身体痛

《杂病广要》书籍目录

源候总说 凡人百骸四体,肌肉皮肤,关节脉络,总而谓之身。风淫湿滞,血刺痰攻,皆能作痛。至于骨之酸疼,或寒或热,入里彻骨,则倍蓰千万,大不侔焉。盖骨为髓之藏,髓者饮食五味之实秀也,髓虚则骨虚,势所必至矣。痛在于身,风之证以走注知之,湿之证以重着验之,血有筋脉钻刺之证,痰有眩晕咳唾之证。驱风除湿,行血豁痰,对证一投,犹冀可以旦暮起。病入于肾,此劳极损伤之不可救药者也,其能生乎。然则身痛之与骨痛,毫厘千里之差,于此不可以无辨。虽然,酒家之癖,多为项肿臂痛。盖热在上焦,不能清利,故酝酿日久,生痰涎,聚饮气,流入于项臂之间,不肿则痛耳。然而曰痰,曰涎,曰饮,又有理一分殊之别。伏于包络,随气上浮,客肺壅嗽而发动者,痰也。聚于脾元,随气上溢,口角流出而不禁者,涎也。

惟饮主于胃府,为呕为吐,此则胃家之病,学人不可不知。(《直指》)(按∶《医说》引《医余》曰∶通真子云∶筋紧而骨束,是以骨痛。师曰∶水不胜火,煎熬得骨痛。宜考。)

身体痛者,种种不同,风寒湿痰者多。风寒痛,明知得于寒邪,而脉浮紧。湿痰留滞关节,一身尽痛。有风湿相搏,肢体重痛。有阴毒伤寒,身如被杖之痛者。有湿郁而周身作痛,有伤食滞而身作痛,痰滞经络而作块痛,致于骨节酸疼,或寒或热,皆宜随证审其病机,素昔所感寒热虚实而施治之,无不中也。(《医统》)

凡身痛之甚者,亦当察其表里,以分寒热。其若感寒作痛者,或上或下,原无定所,随散而愈,此表邪也。若有定处,而别无表证,乃痛痹之属,邪气虽亦在经,此当以里证视之,但有寒热之异耳。若因火盛者,或肌肤灼热,或红肿不消,或内生烦渴,必有热证相应,治宜以清以寒。若并无热候,而疼痛不止,多属阴寒,以致血气凝滞而然。

经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必温其经,使血气流通,其邪自去矣。凡劳损病剧,而忽加身痛之甚者,此阴虚之极,不能滋养筋骨而然,营气惫矣,无能为也。(《景岳》)

风湿贼风(附骨疽之别) 风身体疼痛者,风湿搏于阳气故也。阳气虚者,腠理易开,而为风湿所折,使阳气不得发泄,而与风湿相搏于分肉之间,相击故疼痛也。诊其脉浮而紧者,则身体疼痛。(《病源论》)

凡贼风,其人体卒无热,中暴风冷,即骨解深痛,不废转动,按之应骨痛也,久即结痛,或结瘰 ,其附骨疽,久即肿而结脓,以此为异耳。若治附骨作贼风,则增益,病深脓多,若治贼风作附骨,即加风冷,遂成瘰 偏枯挛曲之疾也。疗之为效,都在其始耳,此非天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若候附骨与贼风为异者,附骨之始未肿,但痛而已。其贼风但痛不热。附骨则其上壮热,四体乍寒乍热,小便赤,大便涩,而无汗。若得下却热,并开发腠理,便得消也。纵不消尽,亦得浮浅近外。凡贼风但夜痛,骨不可按抑,不得回转,痛处不壮热,亦不乍寒乍热,多觉身体索索然冷,欲得热熨,痛处即小宽,时复有汗出,此为贼风证也,宜针灸熨爆,诸服治风药即愈。(《千金》)

气痛 或身中忽有痛处,如似打扑之状,名曰气痛。痛不可忍,游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寒。此皆由冬时受温气,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宜先服五香连翘汤,摩丹参膏,又以白酒煎杨柳皮,及暖熨之。有赤气点点者,即刺出血也。(《千金》)(按∶此说本出《肘后》。五香连翘汤丹参膏并出《千金·疽》中,宜参.)

血滞作痛(久痛入络) 身体疼痛,非湿则痰,固也。人有挟刀锯之惊,而又馁在其中,为风寒水湿所伤,致使心窍凝滞。于是经络壅闭,血不流行,肌肉骨节为之刺痛。治法,当归川芎芍药、、白芷、灵脂、大黄甘草利之,黑物小片而下,其痛有瘳。(《直指》)

身体胸腹,隐热隐疼,拘急足冷,此血之为病也。以其饮酒嗜欲,伏热受暑得之。淮热毒、暑毒、酒毒为能伤血,瘀血未去,新血不荣身体,所以隐痛拘急。其里热足冷者,血之证也。用柴胡黄芩青皮枳壳、灵脂、桃仁木通甘草作剂,多入大黄以利之。俟其流利已尽,小腹略无结急,即以当归川芎一倍,橘皮半夏枳壳、北梗、木通、甘草半之,调其气血,于是有瘳。血属于心,木通以通其心窍,心窍既通,经络之流行可知矣。(同上)

久痛必入络,气血不行,发黄非疸也。痛而重按少缓,是为络虚。(《临证指南》)(按∶又华玉堂曰∶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此乃古人所未及详言,而先生独能剖析明辨者。)

治例 湿热相搏,肩背沉重,疼痛上热,胸膈不利,遍身上下沉重疼痛,当归拈痛汤。身体拘急,皆属虚寒与寒湿、风湿,小续命汤随证加减。(《医通》)

在气分者,但行其气,不必病轻药重,攻动其血。在血分者,则必兼乎气治,所谓气行则血随之是也。

若症之实者,气滞血凝,通其气而散其血则愈。症之虚者,气馁不能充运,血衰不能滋荣,治当养气补血,而兼寓通于补。(《临证指南》)

补气利害 或问∶先哲谓诸痛为实,诸痒为虚。丹溪亦曰∶诸痛不可用参、 ,盖补其气旺不通而痛愈甚。然则凡病痛者,例不可用参、 等药乎?曰∶以上所论诸痛,特指其气实者为言耳。如暴伤风寒,在表作痛,或因七情九气怫郁,不得宣通而作痛者,固不可用补气药也。若夫劳役伤形,致身体解 而作痛者,或大便后及大泻痢后,气血虚弱,身体疼痛,及四肢麻痹而痛;或妇人产后气血俱虚,致身体百节疼痛等病,其可不用参、 等补气药乎,学人毋执一也。(《正传》)

除湿驱风诸方 生附除湿汤五苓散,并主伤湿身痛。(《直指》)

身疼风证,乌药顺气散,又名通气驱风汤,加川芎。(《得效》)

和血诸方关节疼痛蒲黄八两,附子一两炮,合末之,服一钱匕,日三,稍增至方寸匕。(《肘后》)

建中汤,加川芎、当归,治血刺身痛。(《直指》)

麒麟竭散,治寒湿搏于经络,疼痛不可忍。

血竭乳香 没药 水蛭(杆碎炒令烟尽) 麝香 白芍药 当归(各秤一分) 虎胫骨(涂酥炙黄一□六分)

上件药八味,每味各为细末,各抄一钱和匀,每眼三钱,温酒调下,食前服之,痛立止,痛甚者不过二服。(《御药》)(又有虎骨丸,见《历节》,宜参。)

逐涎诸方 治风毒留客日深,气虚邪实,攻击不定,走注疼痛,趁痛丸方。

大戟(刮去皮) 甘遂 白芥子(各一两)

上三味捣罗为末,用大麦面一两和匀,醋调作膏子,慢火炙黄熟,再捣罗,用薄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渐加至十五丸,空心用冷酒下,病甚不入大麦面亦得。(《圣济》)(即控涎丹,见《痰涎》。)

滚痰丸,一切遍身,无故游走疼痛,或肿或挛,或如常,痛无定所,或俗名寒湿,不肿在一处,酸软沉滞者,消息服之。(《养生主论》)

熏法 若身中有掣痛不仁不随处者,取干艾叶一纠许丸之,内瓦甑下,塞余孔,唯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下烧艾以熏之,一时间愈矣。(《肘后》)

调摄法 痛家不可食浓味与肉,大能助火。若食肉味痛愈盛者,并鱼腥面酱酒醋皆断去之。(《医通》)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杂病广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杂病广要》书籍目录
  1. 身体痛《杂病广要》
  2. 身体痛《医学纲目》
  3. 身体痛《张氏医通》
  4. 身体疼痛流注不定《女科百问》
  5. 身体痛《证治准绳·类方》
  6. 身体拘急《医学纲目》
  7. 身体痛《证治准绳·杂病》
  8. 身体骨节疼痛《女科证治准绳》
  9. 身体痛《医碥》
  10. 身体骨节疼痛《证治准绳·女科》
  11. 身体痛《医碥》
  12. 身体烦疼《中医名词词典》
  13. 身体痛《伤寒六书》
  14. 身体常瘙痒《女科百问》
  15. 身体痛《丹溪手镜》
  16. 身体不仁《中医词典》
  17. 身体痛《脉因证治》
  18. 身疼下利证九 太阳七十九《伤寒悬解》
  19. 身体痛《医效秘传》
  20. 身疼无热《医法圆通》
  21. 身体痛《伤寒括要》
  22. 身疼《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3. 身体痛门《张氏医通》
  24. 身瞤动《中医名词词典》
  25. 身体痿痹《丹溪治法心要》
  26. 身瘦肌热《儒门事亲》
  27. 身体胸腹隐热、隐疼、拘急、足冷《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8. 身瘦不孕《中医词典》
  29. 身体血滞作痛《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30. 身瘦不孕《傅青主女科》
  31. 身体肿胀《儿科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