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郁章
气郁 湿郁 痰郁 火郁 血郁 食郁滞而不通病名郁,气血痰火湿与食。丹溪制成越鞠丸(方用茅术、香附、山栀、川芎、神曲),能解诸郁有功绩。寒热头疼胸膈痛,目暗耳聋脉沉涩。气郁木香乌药加,砂薄青皮桂枝及。湿郁周身骨节痛,阴寒则发肢无力。脉来沉细茯苓芷,咳嗽气急为痰郁。手足麻木脉滑沉,痰块坚硬咯不出。须加桔梗杏仁蒌,半夏南星及海石。火郁口苦心烦甚,头痛惺惺目昏黑。小便赤色脉沉数,青黛黄连功妙极。午后发热为血郁,小便通处移不得。脉来沉涩或芤结,上下失血桃红入。嗳气作酸为食郁,胸膈饱闷面黄色。痛不思食脉沉紧,枳实砂仁加亦适。春加防风夏苦参,秋冬之令吴萸益。
陈曰∶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热久则津液耗而不流,升降之机失度。初伤气分,久延血分,甚则延为郁劳。用药大旨宜苦辛润宣通,不宜燥热敛涩呆补。

- 六郁章《医学妙谛》
- 六郁《金匮钩玄》
- 六元《中医词典》
- 六郁《仁术便览》
- 六元正纪《医学读书记》
- 六郁《丹溪心法》
- 六元正纪大论《素问悬解》
- 六郁《中医词典》
- 六元正纪大论《素问悬解》
- 六郁《中医名词词典》
- 六元正纪大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六淫相兼说《友渔斋医话》
- 六元正纪大论篇《疡医大全》
- 六淫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六元政纪大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六淫外感《医学真传》
- 六月《急救广生集》
- 六淫病症主药《本草求真》
- 六月大热之气.反得大寒之病气难布息身凉脉迟二三至何以治之《此事难知》
- 六淫、疫疠证候《中医诊断学》
- 六月河中诸热砂《证类本草》
- 六淫《中医基础理论》
- 六月胎形《女科旨要》
- 六淫《中医词典》
- 六月胎形《竹林女科证治》
- 六淫《中医名词词典》
- 六月胎证《竹林女科证治》
- 六阴脉《中医词典》
- 六月养胎《竹林女科证治》
- 六阴脉《中医名词词典》
- 六脏《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