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

《经验丹方汇编》书籍目录

夫疟者,因外感风寒暑湿,内伤饮食,劳倦或饥饱,色欲过度,以致脾胃不和,痰留中脘。然无痰不成疟,脾胃属土有信,来去不失其时,若移时,或早或晚者,是邪无容地,疟将好也。疟疾来时,呵欠怕寒,手足冷,发寒战,大热口渴,头痛,腰胯骨节酸痛,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单寒单热,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一日一发,受病浅也,易治。

间日发者,或二日连发住一日者,皆难治。治宜在表。无汗者,散邪汤为主;有汗者,正气汤为主;在半表半里者,柴苓汤为主;分利阴阳而未已者,人参养胃汤加减。若用截药,吐出黄胆水者,疟自愈也。不可一、二日早截,早则邪气闭塞而成坏症。又不可迟截,迟则元气衰惫而成虚怯。当在三、四日就截为好。须待热退身凉方可饮食也,切不可带热饮食,恐不消而成痞。一名疟母。痞散成鼓者有之矣。

散邪汤(治疟初起,增寒壮热,头疼身痛,无汗)

甘草三分 羌活 紫苏 荆芥 白芷 麻黄 白芍 防风各一钱

生姜葱白三根,水煎,露一夜,次早服。有痰加陈皮;有湿加苍术;夹食加香附(《万病回春》)

正气汤(治疟初起,无增寒壮热,头痛口干,有汗)

桂皮 甘草各三分 茯苓 半夏姜汁炒) 白芷 青皮 川芎 草果(去壳) 槟榔 前胡柴胡 麦冬各一钱

生姜三片,枣一枚,预先煎服。(《万病回春》)

柴苓汤(治疟发寒热,病在半表半里,阴阳不分)

柴胡 黄芩 人参 半夏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 肉桂 甘草

生姜三片,枣二枚,煎服。无汗加麻黄;有汗加桂枝;汗多加官桂;热多加黄芩。(《万病回春》)

治疟

陈皮 半夏(制) 当归各一钱 柴胡 黄芩 泽泻 茯苓各八分 甘草(炙) 升麻 干葛各五分

生姜二片 枣头一枚 桃头五个

水煎热服。忌生冷鱼面。 据月坡云∶方有百种,唯此稳当无误,须服二十剂。服五、六剂后加人参更妙。(《陈百坡方》)

绝疟(十日后神效)

常山(酒煮晒干) 知母 贝母 草果各半钱

水煎,五更热服。渣酒浸发前后。 王隐者云∶“予用此方四十年,奇效不能尽述”。切勿加减以致不效。(《养生主论》)

又方(二十日后神效)

归身 青皮 赤生首乌 白生首乌 老姜皮各三钱

河水、井水各一碗煎八分,露一夜。临来日五更热服即愈。(经验方

外绝药

蜘蛛三枚、信砒一钱、雄黑豆四十九粒,为末。滴水为丸,豌豆大。先夜以一丸献于北斗下,次早纸裹插耳内立效。(《宜明方》)

间日疟

白术一钱 茯苓 泽泻 猪苓 柴胡 半夏各一钱 黄芩(热多钱半,寒多一钱)

加姜三片,大枣二枚,露一夜,临日五更服。(《神效仙方》)

三日疟(一服立止)

苍术三钱 制首乌五钱 白术二钱(炒) 知母五分 粉草一钱

水四碗煎半,鸡鸣服(寒多生姜六钱,当归五钱;热盛当归六钱,生姜五钱)。将发服愈。(《单方经验》)

久疟似痨

当归(酒洗,下同) 牛膝各五钱 鳖甲 橘红 贝母各三钱 鲜首乌五钱 姜皮二钱半 柴胡钱半(二味热多有汗去之)

竹沥一盏,水二钟煎半,露一夜,发日五更时温服。(《单方全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经验丹方汇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经验丹方汇编》书籍目录
  1. 疟疾《经验丹方汇编》
  2. 疟疾《厘正按摩要术》
  3. 疟疾《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4. 疟疾《中医内科学》
  5. 疟疾《时方妙用》
  6. 疟疾《幼科折衷》
  7. 疟疾《医学三字经》
  8. 疟疾《古今医彻》
  9. 疟疾《叶天士医案精华》
  10. 疟疾《活幼心书》
  11. 疟疾《妇科心法要诀》
  12. 疟疾《友渔斋医话》
  13. 疟疾《眉寿堂方案选存》
  14. 疟疾《幼科释谜》
  15. 疟疾《慈幼便览》
  16. 疟疾《医宗己任编》
  17. 疟疾《盘珠集胎产症治》
  18. 疟疾《麻科活人全书》
  19. 疟疾《评注产科心法》
  20. 疟疾《脉症治方》
  21. 疟疾《针灸聚英》
  22. 疟疾《医学实在易》
  23. 疟疾《灸法秘传》
  24. 疟疾《文堂集验方》
  25. 疟疾《传染病》
  26. 疟疾《回春录》
  27. 疟疾《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28. 疟疾《推拿抉微》
  29. 疟疾案《丁甘仁医案》
  30. 疟疾《明医杂着》
  31. 疟疾不愈《儒门事亲》

《经验丹方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