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肠痧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书籍目录

夏间有不头痛发热,但觉小腹疼痛,或心腹俱痛,鼓胀痞满,不能屈伸者,人或疑为阴证,或执为食生冷过多,不知皆暑火流注脏腑不能解,故先小腹痛,后及遍心腹。法宜六和汤清解之,或五苓散香薷木瓜紫苏半夏之类利散之自愈。若以为阴病生冷,而用热药热物助之,不可救已。或用炒盐和滚水服,探吐痰涎亦妙。亦有发热身痛等证,内兼心腹痛,大概吐法为上,用藿香正气散,或二陈汤浓朴、炒栀佳。

霖按∶痧胀为寒热错杂之病,其因甚繁,绞肠特其一证耳,《金匮》所谓阴毒阳毒者是也,其试痧之法∶脉与证相反者痧也;嚼黄豆无豆腥气,嚼带毛生芋子而不麻口者痧也。辨痧之法∶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多由秽气而发;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多由暑气而发;心胸昏闷,痰涎胶结者,多从伏热而发;遍身肿胀疼痛,四肢不举,舌强不言者,多因寒气冰伏火毒而发。治痧之法∶病在孙络者表也,先宜在病者背心轻轻向下刮之;病在络脉者里也,先宜于十手足指甲处舌下两旁两臂弯及委中等穴刺之,以泄其毒,然后审证制方。王养吾痧书,郭右陶玉衡言之最详,岂六和、五苓、正气、二陈、便能蒇事哉?仲景于《金匮》未便定方,只以一升麻鳖甲汤加减,示人途径,其意深矣!然痧胀之治难定,而痧胀之原,不可不知。

又按∶《内经》言营气取营运于中之义,西医谓食入于胃,至小肠皆有微丝管吸其精液,上至颈会管,过肺入心左房,化赤为血,此即清者为营也。其血从左房入总脉管,由脊之膂筋,循行经脉间,一日夜五十周,尽八百十丈之脉道,以应呼吸漏下者之营气也。经言卫气取卫护于外之义,西医谓经脉中之血气,由脉管之尾,出诸气街,入微丝血管,(经谓孙络者是也。)与阳明之悍气(人之饮食,五味杂投,奚能无毒?西医谓之炭气者是也。)相合,散布通体皮腠之间,充肤热肉,淡渗毫毛,此即浊者归卫也。脉管之赤血,既入微丝血管,合阳明悍气,则其色渐变渐紫,(西医因其有毒,谓之炭气。)散布遍体,渐并渐粗,入回血管(经谓络脉者是也。)之尾,血入回血管,内而脏腑,外而经脉,并脉管交相逆顺而行,外行经脉者,有阴阳之别,一支浮于肌腠之上,一支沉于分肉之间,即阳络行于皮表,阴络行于皮里,而皆与脉管偕行,经言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者是也。回血管内外行遍入总回管,至心右房,递入于肺,呼出悍气,吸入生气,其血复化为赤,入心左房,经言阴阳相贯,如环无端者,此之谓也。痧胀为寒暑错杂之毒邪,由皮毛而入者,与阳明悍气合,阻遏缠布周身孙络中之血气,由口鼻吸受者,阻遏络脉中之血气,暑毒郁遏悍气,愈遏其毒愈烈,故一发燎原,苟不急治,则毒由回血管入心,入心则死矣。急治之法,药饵功缓,故宜刮宜刺,急泄其毒邪,不令入心,徐图解救,否则不明致痧之原,妄使汤药,几同操刃。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增订叶评伤暑全书》书籍目录
  1. 绞肠痧《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2. 绞肠痧《中医词典》
  3. 绞肠痧《药症忌宜》
  4. 绞肠沙《温热暑疫全书》
  5. 绞肠痧秘方《华佗神方》
  6. 绞肠霍乱《奇效简便良方》
  7. 绞肠痧心腹痛《奇效简便良方》
  8. 挢引《中医词典》
  9. 绞肠瘟《中医词典》
  10. 角针《中医词典》
  11. 绞肠瘟《松峰说疫》
  12. 角孙《针灸学》
  13. 绞肠瘟《温热暑疫全书》
  14. 角孙《中医词典》
  15. 绞肠瘟《伤寒指掌》
  16. 角孙《针灸大成》
  17. 绞痛痧《痧胀玉衡》
  18. 角膜知觉检查法《眼科学》
  19. 矫摩《中医词典》
  20. 角膜异物《家庭医学百科-自救互救篇》
  21. 矫氏《中医词典》
  22. 角膜炎总论《眼科学》
  23. 矫世惑脉论《脉诀刊误》
  24. 角膜炎各论《眼科学》
  25. 脚板红《中医词典》
  26. 角膜先天异常《眼科学》
  27. 脚背发《中医词典》
  28. 角膜软化症《眼科学》
  29. 脚背发《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30. 角膜软化症《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31. 脚背花《外科十三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