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目浮肿
此证由于冷物伤脾,脾虚不能化水谷,致寒饮停于中焦,轻者面目浮肿,重者连阴囊皆肿。服金液丹,轻者五日可愈,重者半月全愈,当饮软粥半月,硬物忌之。(金液丹洵是活命之神药,但世人不识。在大人尚有许多疑虑,小儿焉肯用哉。)

- 面目浮肿《扁鹊心书》
- 面目浮肿《证治准绳·疡医》
- 面目望法相参《望诊遵经》
- 面目浮肿《中医词典》
- 面目五色生克篇《形色外诊简摩》
- 面门《张氏医通》
- 面目虚浮《中医词典》
- 面貌分应脏腑《望诊遵经》
- 面目预肿《冯氏锦囊秘录》
- 面论李继江痰病奇证《寓意草》
- 面目证《张氏医通》
- 面论姜宜人奇证与交肠不同治法迥异《寓意草》
- 面疱《中医词典》
- 面论顾季掖乃室奇证治之奇验《寓意草》
- 面浅部的淋巴《人体解剖学》
- 面论大司马王岵翁公祖耳鸣用方大意《寓意草》
- 面青《中医词典》
- 面颅整体观《人体解剖学》
- 面青、面尘《医学纲目》
- 面颅各骨《人体解剖学》
- 面青为逆《冯氏锦囊秘录》
- 面髎《中医词典》
- 面热《中医词典》
- 面癞《解围元薮》
- 面热门主方《疡医大全》
- 面癞《中医词典》
- 面热门主论《疡医大全》
- 面筋《药性切用》
- 面热面寒《医学纲目》
- 面筋《本草从新》
- 面热治法并方《卫生宝鉴》
《扁鹊心书》
- 作者:窦材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
- 卷首
- 卷上
- 卷中
- 伤寒
- 伤寒四经见证
- 太阳见证
- 阳明见证
- 太阴见证
- 少阴见证
- 伤风伤寒
- 挟食冷物
- 中湿
- 阴毒
- 老人伤寒
- 阴阳换气
- 伤寒谵语
- 伤寒衄血
- 劳复
- 汗后大便下赤水或脓血
- 汗后发噫
- 肺伤寒
- 疽疮
- 喉痹
- 虚劳
- 中风
- 疠风
- 风狂
- 口眼斜
- 破伤风
- 洗头风
- 牙槽风
- 水肿
- 臌胀
- 暴注
- 休息痢
- 内伤
- 霍乱
- 暑月伤食泄泻
- 痢疾
- 伤脾发潮热
- 呕吐反胃
- 痞闷
- 中暑
- 暑月脾燥病
- 两胁连心痛
- 消渴
- 着恼病
- 头晕
- 厥证
- 气脱
- 死脉见
- 腰痛
- 中风人气虚中满
- 老人两胁痛
- 疝气
- 吞酸
- 脾疟
- 胃疟
- 邪祟
- 怔忡
- 心痛
- 痹病
- 神痴病
- 下注病
- 脚气
- 足痿病
- 黄疸
- 黑疸
- 便闭
- 溺血
- 淋证
- 肠癖下血
- 卷下
- 阴茎出脓
- 肠痈
- 肠痔
- 膏肓病
- 噎病
- 咳嗽
- 咳病
- 失血
- 肾厥
- 脾劳
- 肾劳
- 头痛
- 眼病
- 梦泄
- 奔豚
- 肺膈痛
- 骨缩病
- 手颤病
- 老人便滑
- 老人口干气喘
- 耳聋
- 气瘿
- 三虫
- 蛊毒
- 痫证
- 瘰
- 妇人
- 子嗣
- 血崩
- 带下
- 乳痈
- 胎逆病
- 午后潮热
- 脐中及下部出脓水
- 妇人卒厥
- 产后虚劳
- 小儿
- 惊风
- 斑疹
- 小儿午后潮热
- 吐泻
- 面目浮肿
- 小儿咳嗽
- 溏泻
- 腹胀
- 痢疾
- 水泻
- 胎寒腹痛
- 下血
- 牙疳
- 蝼蛄疖
- 秃疮
- 水沫疮
- 周身各穴
- 神方
- 金液丹
- 保命延寿丹
- 大丹
- 中丹
- 三黄丹
- 四神丹
- 五福丹
- 紫金丹
- 全真丹
- 来复丹
- 草神丹
- (神方)姜附丹
- 霹雳汤
- 救生汤
- 钟乳粉
- 荜澄茄散
- 半硫丸
- 渗湿汤
- 生姜半夏汤
- 附子半夏汤
- 平胃汤
- 太白丹
- 鹿茸丸
- 黄药子散
- 八风汤
- 八风丹
- 换骨丹
- 三五七散
- 蜜犀丸
- 白龙丸
- 华盖散
- 祛风散
- 当归柴胡汤
- 大通散
- 知母黄芩汤
- 当归芍药汤
- 四顺散
- 知母散
- 术附汤
- 截疟丹
- 良姜理中汤
- 建中汤
- 二圣散
- 八仙丸
- 浓肠丸
- 阿胶丸
- 桃花丸
- 如圣饼
- 珍珠散
- 少阳丹
- 中和汤
- 还睛丹
- 密蒙花散
- 拨云散
- 洗肝散
- 补肝丸
- 文蛤散
- 一醉膏
- 睡圣散
- 薄荷散
- 碧云汤
- 丁香丸
- 润肠散
- 菟丝子丸
- 石膏丸
- 宣风丸
- 五膈散
- 撮气散
- 麦煎散
- 剪红丸
- 分气丸
- 镇心汤
- 远志丸
- 定痛丸
- 阿胶散
- 定风散
- 安虫散
- 槟榔丸
- 换骨散
- 胡麻散
- 消瘿散
- 补宫丸
- 胶艾汤
- 地血散
- 大青膏
- 碧霞散
- 万灵膏
- 育婴丹
- 抑青饼
- 朱砂丸
- 醒脾丸
- 夺命丹
- 脱衣散
- 百花散
- 附∶金线重楼治证
- 服金液丹各证引药
- 神治诸般风气灵膏
- 汗斑神效方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