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汤

《退思集类方歌注》书籍目录

治胁下偏痛,脉弦,大便难,发热恶寒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 细辛(二两) 水五升,煮二升,分温三服。

大黄黄连泻心汤,心痞恶热乃堪尝,(若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按之自濡为虚痞,数(脉)在关上君火强,泻火通阴痞自化,(痞有不因误下而成者。关上脉数,系心火亢盛,不得下交于阴,而中宫受其燔灼,气失升降而为痞。按之自濡,是无形者也,故独任苦寒,便可泄却,如大黄泻营分之热,黄连泄气分之热,且大黄有攻坚破结之能,其泄痞之功,即寓于泻热之内。以麻沸汤渍绞其汁,取其气不取其味,治虚痞不伤正气也。)火炎吐衄最为良。(按∶吐衄之证,世医率用寒凉止血,不知血得寒则凝,血止之后,必有瘀凝胃络,或为胸胁疼痛,或至夜微热不除,而贻余患者多矣。审其果为实火迫血妄行,不若竟用此方,泻火通阴,行瘀止血之为美备也。)更加黄芩附子附子泻心汤法彰,恶寒汗出亡阳兆,(故用附子)便硬心烦痞热殃,(故用三黄)痞乃热邪寒药治,(伤寒痞满,从外之内,满在胸而不在胃,多属热邪,故宜苦寒泻之;若杂病之痞,从内之外,则又宜辛散也。)阳虚加附始相当。(附子非泻心之药。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阳气外撤矣。若但以苦寒泻痞,恐其虚寒骤脱,故用三黄撤三焦而泻热,即用附子彻上下以温经。三黄用麻沸汤渍,附子别煮汁,是取三黄之气轻,附子之力重,其义仍在乎救亡阳也。)大黄附子汤同意,温药下之妙异常,主治胁疼脉弦紧,便难寒热互参详。(按《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篇》云∶“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又云∶“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胁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又曰∶“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合三条观之,见胁下偏痛,脉弦紧,为阴寒成聚;大便难,发热恶寒,为阳气被郁。故以附子破阴寒,细辛散浮热,大黄通便难,共成温下之功。夫附子泻心汤用芩、连佐大黄,以祛膈上之热痞,即兼附子之温以散之;大黄附子汤细辛佐附子,以攻胁下之寒结,即兼大黄之寒,导而下之。)寒则宜温积宜下,后人效法好商量。(许学士温脾汤,治寒积腹痛泄泻,即效仲景温药下之之法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退思集类方歌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退思集类方歌注》书籍目录
  1. 大黄附子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2. 大黄附子汤《删补名医方论》
  3. 大黄附子汤方《医宗金鉴》
  4. 大黄附子汤《医宗金鉴》
  5. 大黄附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6. 大黄附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7. 大黄附子汤证《临证实验录》
  8. 大黄附子汤《金匮悬解》
  9. 大黄附子细辛汤方《伤寒杂病论》
  10. 大黄附子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1. 大黄甘草汤《金匮悬解》
  12. 大黄蜂子《千金翼方》
  13. 大黄甘草汤《备急千金要方》
  14. 大黄虫丸《何氏虚劳心传》
  15. 大黄甘草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6. 大黄虫丸《退思集类方歌注》
  17. 大黄甘草汤方《医宗金鉴》
  18. 大黄虫丸《医方考》
  19. 大黄甘草饮子《医方考》
  20. 大黄虫丸《医方考》
  21. 大黄甘遂阿胶汤方《伤寒杂病论》
  22. 大黄虫丸《删补名医方论》
  23. 大黄甘遂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4. 大黄茶《茶饮保健》
  25. 大黄甘遂汤《金匮悬解》
  26. 大黄□虫圆方《医宗金鉴》
  27. 大黄甘遂汤《妇人大全良方》
  28. 大黄??虫丸《医宗金鉴》
  29. 大黄甘遂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0. 大黄(庶/虫)虫丸《金匮悬解》
  31. 大黄甘遂汤方《医宗金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