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胞病
胞转证候脐下急痛,小便不通。凡强忍小便,或风急疾走,或饱食忍尿,或忍尿入房,使水气上逆,气逼于胞,故屈戾不得舒张所致,非小肠、膀胱受病而用药所能利也。法当落其气则愈,若胞落即殂。凡病患禀受弱者,忧闷多郁、性躁急者,食味浓者,多有之。古方用滑利药鲜效。因思胞水自转,为胎所压,胎若举起,胞系自疏,水道自通矣,宜补中益气汤。服后探吐,以提其气自通。通后即用参、 大补,恐胎堕也。
丹溪曰∶有妇妊孕九月转胞,小便不出,下急脚肿不堪步,诊脉右涩左稍和,此饱食气伤,胎系弱不能自举,下坠着膀胱,偏在一边,气急为其所闭,故水窍不能出,方用参、术、陈皮、炙草、归、芍、半夏、生姜,补血养气,气血既旺,胎系自举,顿饮之,探喉令吐,如是四服,小便通下皆黑水,复重调补而愈。又妊娠七八月,小便不通,诊之脉细弱,此由中气虚怯,不能举胎,胎压其膀胱下口,因不得溺,用补中汤,加升举之药。因药力未至,胀痛难忍,遂令老妇用香油涂手,自产户托起其胎,溺出如注,胀急顿解,随以大剂参 补之。 至三日后,胎渐起,小便如故。《证治》
曰∶转胞之说,胞为所逼而侧,名胞者,即膀胱也。然子淋与转胞相类,但小便频数,点滴而痛地得,为子淋,膀胱小肠虚热也。虚则不能制水,热则不能通利,故淋若频数,出少不痛者,为转胞,间有微痛,终与子淋不同。
《经》曰∶妇子胞气。又曰∶胞移热于膀胱。又曰∶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凡此胞字皆音包,以子宫为言也。《灵枢》
曰∶膀胱之胞薄以懦,音抛,以当溲脬而为言也。胞物有三,而字则相同,奈何后人不解其意,或忍膀胱与尿胞为二物,又因《类纂》曰∶膀胱者,胞之室,反以子胞与膀胱为一物,其误甚矣。夫膀胱即脬,脬即膀胱也。为得复有一物,居膀胱之内,者乎?其以子胞与膀胱为一物者,试不思转胞下压膀胱,以致小便不通者,则胞在上,更膀胱在下,则其部位各别,而非一物更明矣。

- 转胞病《女科精要》
- 转胞病《冯氏锦囊秘录》
- 转胞病脬为热所迫《女科经纶》
- 转胞(杂病)《金匮悬解》
- 转胞病属饱食气伤胎系《女科经纶》
- 转胞《盘珠集胎产症治》
- 转胞病属饱食用力因合阴阳所致《女科经纶》
- 转胞《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转胞病属强忍房事所致当治气《女科经纶》
- 转胞《丹溪治法心要》
- 转胞病属忍尿疾走饱食入房所致《女科经纶》
- 转胞《竹林女科证治》
- 转胞病属血气虚弱不能上载其胎《女科经纶》
- 转胞《针灸资生经》
- 转胞病属血少气多有饮《女科经纶》
- 转胞《古今医案按》
- 转胞病属中气虚怯宜用升举《女科经纶》
- 转胞《普济方·针灸》
- 转胞病为胞系了戾宜利小便《女科经纶》
- 转胞《医述》
- 转胞交肠论治《类证治裁》
- 转胞《女科秘旨》
- 转胞淋闭论《胎产心法》
- 转胞《产鉴》
- 转胞淋闭论《妇科秘书》
- 转胞《中医词典》
- 转胞小便不通《宋本备急灸法》
- 转胞《中医名词词典》
- 转胞有四证所致宜举其胎《女科经纶》
- 专治坐板疮《急救广生集》
- 转胞与子淋有痛不痛两证不同《女科经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