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身痛论
产后遍身疼痛者,因产百节开张,血脉流散,气弱不充,则经络间血多凝滞不散,筋脉急引,骨节不利,故有腰背不能转侧,手足不能伸屈,或身热头痛者,起痛散主之。若误作伤寒,发表汗出,则筋脉动,手足厥冷,变为痉证,又当十全大补汤也。若指节疼痛,补中益肾汤。足膝肿或痛,独活寄生汤。
《医通》云∶产后败血,或流于腰胯,或流入髀股,痛不可拊,痛处热肿,流注日深,渐至身面浮肿,调经散进或琥珀地黄丸最当。若虚风所侵,以致肢体沉重不利,筋脉急引,发热头痛,四神散加桂枝、姜、枣,和营止痛最捷,勿误为伤寒治也。以手按而痛益甚,是瘀滞。按而痛少缓,是血虚。以此别虚实,庶无差谬。冯氏云∶产后手足身痛,是血虚不能荣也。手足走痛者,是气血不能荣养四末。而浊气流于四肢则肿,阴火游行四旁则痛也。不出养荣加黑姜主之。
起痛散 治产后遍身疼痛,由气血虚有滞,不可误作伤寒施治。
当归(二钱,酒浸) 黄 (一钱,蜜炙) 白术(土炒) 淮牛膝(蒸) 独活 肉桂 韭白(各八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水煎,热服。《尊生》方无黄 ,韭白止五分。
补中益肾汤 专治产后虚劳,指节疼痛,头疼汗出。
人参 黄 (蜜炙) 淡豆豉(各一钱) 当归(二钱,酒浸) 韭白(五分) 生姜(三片) 猪肾(一付)
先将猪肾煎熟,取汁二盏,煎药八分,温服。
十全大补汤(见上卷胎不长养门。) 独活寄生汤(见上卷诸痛门。) 调经散琥珀地黄丸(俱见本卷腰痛门。) 四神散(见本卷腹痛门。) 养荣汤(见本卷脱汗亡阳门。)

- 手足身痛论《胎产心法》
- 手足伤损《证治准绳·疡医》
- 手足身痛论《妇科秘书》
- 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针经指南》
- 手足生疮久不收口《奇效简便良方》
- 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普济方·针灸》
- 手足十二经所属歌《医宗金鉴》
- 手足三阴三阳《医学启源》
- 手足十二经所属歌《刺灸心法要诀》
- 手足三阳表里引经主治例《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手足髓孔《中医词典》
- 手足软《中医词典》
- 手足疼痛《经验麻科》
- 手足拳挛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 手足疼痛《证治准绳·疡医》
- 手足破裂门主论《疡医大全》
- 手足痛《傅青主男科》
- 手足破裂门主方《疡医大全》
- 手足脱落秘方《华佗神方》
- 手足破裂《外科正宗》
- 手足小指穴《中医词典》
- 手足逆鲈候《诸病源候论》
- 手足心忽肿《奇效简便良方》
- 手足逆胪及瘃坏方二首《外台秘要》
- 手足心热《中医词典》
- 手足逆胪《中医词典》
- 手足心热《丹溪治法心要》
- 手足逆冷证《伤寒九十论》
- 手足心腋下有汗《医学心悟》
- 手足逆冷《中医词典》
- 手足徐动症《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胎产心法》
- 作者:闵纯玺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自序
- 卷之上
- 脉法
- 脉诀歌
- 金匮解(方附本条)
- 逐月养胎辨并慎择医药论
- 受胎试验法(附方)
- 试男女胎法
- 三禁
- 教养宜忌论
- 饮食七情禁忌论
- 妊娠药忌歌
- 种子补益受胎寿子论
- 胎动安胎论
- 恶阻论
- 胞漏并小产论
- 诸痛论(附孕痈)
- 胎逆上逼胀满子悬论
- 诸血证论
- 子肿子气子满论
- 子烦并五心烦热及烦躁口干论
- 子淋论
- 转胞淋闭论
- 遗尿论
- 子嗽论
- 喘急论
- 泄泻论
- 霍乱论
- 中恶中暑中湿中风论
- 子痫论
- 痢论
- 疟论
- 伤寒温热时疫论
- 谵语论
- 伤风论
- 伤食论
- 脏躁悲伤论
- 大便燥论
- 子喑论
- 腹内儿哭钟鸣论
- 胎不长养过期不产并枯胎论
- 鬼胎论
- 肠覃似孕并蓄血似孕论
- 孕妇出痘论
- 妊娠麻疹论
- 卷之中
- 卷之下
- 脉诀论
- 产后大补须分虚不虚全实三证论
- 四物汤不宜产后论
- 生化汤论(附方)
- 调摄论
- 产后禁忌论
- 产后药误须知
- 三冲论
- 产后不宜汗下利小便论
- 新产三审论
- 血块痛论
- 晕厥论
- 血脱气脱神脱三证论
- 恶露不止论
- 气喘论
- 恶露不下论
- 脱汗亡阳及诸汗论
- 伤食论
- 忿怒气逆论
- 头痛论
- 心痛即胃脘痛论
- 腹痛论
- 小腹痛并儿枕痛论
- 腰痛论
- 胁肋痛论
- 手足身痛论
- 发热论
- 大便燥秘论
- 类疟及寒热往来论
- 类中风痉及语涩口噤不语筋挛螈等证论
- 怔忡惊悸并虚烦烦躁论
- 麻瞀论
- 口干渴兼小便不通或短少论
- 泄泻及完谷不化并遗屎论
- 痢滞论
- 霍乱论
- 气逆呕吐不食论
- 呃逆论(即吃忒,又名咳逆)
- 腹胀满闷论
- 浮肿论
- 咳嗽论
- 淋证论
- 小便数及遗尿不禁论
- 蓐劳骨蒸论
- 吐衄及口鼻黑气起而衄并舌黑论
- 大小便血论
- 月水不通论
- 痈疽论
- 乳少无乳并乳汁自出论
- 妒乳吹乳乳痈论
- 乳岩论
- 乳悬论(附方)
- 前阴诸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