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疮

《中医词典》c~d书籍目录

病名。疽等化脓性感染之局部肿胀形似疔盖状者。出《仙传外科集验方》卷六。从广义讲,泛指疮疡之病证者,参见丁条。狭义单指疮疡中之一种病证,即所谓:又名丁疮、丁肿、疔肿、疔毒、疵疮等。《外科精义》卷上:“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是也。古方论之,凡有十种,华元化载之五色丁,《千金方》说丁疮有十三种,以至《外台秘要》,神巧万全,其论颇同,然皆不离气客于经络五脏,内蕴毒热,初生一头凹肿痛……便令烦躁闷乱,或憎寒头痛,或呕吐心逆,以针刺疮,不痛无血,是其候也。”该证因其形小,根深,坚硬如钉,故名。多因外感风邪火毒,或因外伤感染而发。其证多发于颜面、四肢以及躯干部位。证见发病急,变化迅速,初起者形如粟米状,形虽小而质坚硬,根基深在,继则焮热红肿,肿势速增而疼痛转剧,待脓溃疔根出者,始可肿消痛减而渐愈。若处理迟延不当,或失治误治,致热毒更甚者,易成走黄之险证。治宜早而迅捷,内服药当在审慎辨证确诊下施治。若热重毒炽者宜清热解毒。方选五味消毒饮;若火毒盛者,方选黄连解毒汤,或解毒大青汤;若溃后脓毒未尽,五心仍烦热者,方选人参清神汤;若因脓毒出而呈显气虚之证候者,宜服内托安神散。外治疔疮初起。传统方法多用烟管油膏,或围药厚敷疔疮之四周,使疔破而水出多愈;或可用猪胆汁调合雄黄、京墨、姜汁敷疔疮之四周亦可取效;或用蓖麻子去油,乳香去油,共捣与饭调合作饼状贴敷,可拔去疔毒;或可用外敷黄连软膏,或玉露膏等;若脓已成未溃者,则宜切开去脓,视疮之大小深浅,确定是否引流。已溃者治宜用五五丹,或八将丹涂贴疮口,以提脓去腐。脓净腐去疮面红活者,可用生肌散,或生肌玉红膏敷贴换药,以促疮口之收敛愈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词典》c~d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词典》c~d书籍目录
  1. 疔疮《中医词典》
  2. 疔疮《孙真人海上方》
  3. 疔疮《外科十法》
  4. 疔疮《手穴手纹诊治》
  5. 疔疮《医学纲目》
  6. 疔疮《景岳全书》
  7. 疔疮《医宗金鉴》
  8. 疔(附痘母即贼痘类)《冯氏锦囊秘录》
  9. 疔疮《证治准绳·幼科》
  10. 《中医外科学》
  11. 疔疮《证治准绳·疡医》
  12. 《冷庐医话》
  13. 疔疮《寿世保元》
  14. 《丹溪心法》
  15. 疔疮《古今医鉴》
  16. 《续名医类案》
  17. 疔疮《保婴撮要》
  18. 《续名医类案》
  19. 疔疮《万病回春》
  20. 《经验麻科》
  21. 疔疮《外科心法要诀》
  22. 《中医名词词典》
  23. 疔疮《医学心悟》
  24. 丁字号方《医学心悟》
  25. 疔疮《急救广生集》
  26. 丁字保和汤《增订十药神书》
  27. 疔疮《外科理例》
  28. 丁仲英《中医词典》
  29. 疔疮《丁甘仁医案》
  30. 丁仲麟《中医词典》
  31. 疔疮《外科证治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