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因研究的方法
病因是个重要问题,实验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均应用自己的方法对病因进行探讨。这三大方法各有所长、各有特点,紧密协作,才易于探讨病因。
流行病学探讨病因是从群体水平,用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资料进行现场观察及现场实验,最接近于人群的实际情况。因此,对疾病病因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行病学研究。流行病学可为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病因线索,而实验医学及临床医学对病因的研究结果,还要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做最后判断。如1963年河北省南部洪水后发生的不明热症,根据临床判断为副伤寒或流行性感冒,但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不支持这种判断,(耿贯一,1963)从而提出钩端螺旋体病的判断(尽管在那以前河北省南部没有发现过钩端螺旋体病),实验室检查后来证实了流行病学的判断。实验室研究发现可能致癌物种类非常多,WHO提出由流行病学研究最后判断,而将这些致癌物种类的数字大加减少,而且更符合实际。
病因假设形成的途径
三大方法研究病因,均要先形成病因假设,然后再加以验证。流行病学形成的病因假设(说)是根据自己的、别人的经验,疾病的自然史,已知的影响因素等而形成。在形成病因假设时,一般可遵循下列途径(MacMahon等)。
1.求同法(method ofagreement)如果多种不同情况与某种疾病的存在有联系,而在这多种情况均有一个共同的因素,则这个因素很可能为该病的病因。如氟斑牙患病率高的地区,饮水氟含量高,而患病率低处则饮水氟含量低。饮水氟含量高则可能为氟斑牙的病因。
2.求异法(method ofdifference)如果有A、B两种情况,某病的发病率在A显著高于在B,在A有某因素(F),在B没有该因素,则F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如肺癌发病率在吸烟者显著高于在不吸烟者,说明吸烟可能是肺癌的病因。
3.共变法(method ofconcomitant variation)当某个因素(F)出现的频度或强度发生变化时,该病发生的频率与强度也变化,则F很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如海豹肢畸形(phocomelia)随反应停(thalidomide)上市量的增减而增减。在温州地区研究发现“散发性脑炎”的发病数,随四咪唑和左旋咪唑上市量而变化,从而怀疑该药物与“散发性脑炎”的发生有关。
4.类推法(method of analogy)当一种疾病的分布与另外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时,则这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如前文所述河北省1963年流行的“不明热”被判断为钩端螺旋体病,就是根据共分布特点而作。
除上述四种方法外,如果一种疾病有多种可疑的病因,而其中多种已被排除,仅余一种可能时,则此因素是该病的病因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 病因研究的方法《流行病学》
- 病因学和诊断学《中国医学通史》
- 病因研究方法《预防医学》
- 病因学和分布《临床营养学》
- 病因研究中的偏倚《流行病学》
- 病因学概论《病理生理学》
- 病因研究中偏倚的控制《流行病学》
- 病因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病因与病理《普通外科学》
- 病因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病因与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
- 病因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病因与分类《外科学总论》
- 病因学《临床营养学》
- 病因与分类《骨科学》
- 病因学《临床营养学》
- 病因与疾病的联系《流行病学》
- 病因推导《预防医学》
- 病因诊断《预防医学》
- 病因推导《流行病学》
- 病因诊断《心脏病学》
- 病因探索《预防医学》
- 病因诊断《外科学总论》
- 病因控制《预防医学》
- 病音《中医词典》
- 病因及其推断《流行病学》
- 病有八不治《寿世青编》
- 病因及分类《普通外科学》
- 病有变怪《此事难知》
- 病因及病理生理《儿科学》
- 病有标本刺有逆从《类经》
《流行病学》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
-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
- 第四章 分析性研究
- 第五章 诊断试验及疾病筛检的评价
- 第六章 临床疗效和预后分析
- 第七章 病因及其推断
- 第八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
- 第九章 疾病的预防措施
- 第十章 医院感染
- 附录一 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和病人及接触者的管理方法
- 附录二 消毒
- 附录三 杀虫
- 附录四 灭鼠
- 附录五 分析流行病学有关计算
- 附录六 确定诊断标准
- 附录七 率的调整或标准化
- 进一步学习用参考书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