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洗灸疮法
凡着灸治病,才住火,便用赤皮葱、薄荷二味煎汤,温温淋洗灸疮周回约一、二尺以来,驱令逐风气于疮口内出,兼令经脉往来不滞于疮下,自然疮坏疾愈。若灸疮退火痂后,用桃树东南枝梢,青嫩柳皮二味,等分煎汤,温温淋洗灸疮,此二味,偏能护灸疮中诸风。若疮内黑烂溃者,加胡荽三味,等分煎汤,温温淋洗,灸疮自然生好肉也。若灸疮疼痛不可忍,多时不较者,加黄连四味,等分煎汤淋洗,立有神效。

- 淋洗灸疮法《黄帝明堂灸经》
- 淋洗灸疮法《普济方·针灸》
- 淋洗灸疮法《宋本备急灸法》
- 淋洗《证治准绳·疡医》
- 淋渫(xié屑)法《中医词典》
- 淋五《金匮悬解》
- 淋药方《是斋百一选方》
- 淋痛治验《卫生宝鉴》
- 淋证《医学集成》
- 淋痛《灸法秘传》
- 淋证《医法圆通》
- 淋痛《奇效简便良方》
- 淋证《万病回春》
- 淋溲《中医词典》
- 淋证《明医指掌》
- 淋四《金匮悬解》
- 淋证《回春录》
- 淋石《证类本草》
- 淋证《中医内科学》
- 淋涩门《幼科推拿秘书》
- 淋证《扁鹊心书》
- 淋涩门《医方考》
- 淋证《女科切要》
- 淋涩《丹溪治法心要》
- 淋证《针灸学》
- 淋泉《中医词典》
- 淋证论《胎产心法》
- 淋球菌性结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淋证门《幼科指南》
- 淋球菌的遗传学《基因诊断与性传播疾病》
- 淋证门(七则)《辨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