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三家医案合刻》书籍目录

骨小肉脆,定非松柏之姿,脉数经停,已现虚劳之候,先天既弱而水亏,壮火复识而金燥,岁气一周一损,岂容再损。秋风乍荐已伤,难免重伤,证具如前。药惟补北,非敢说梦,聊以解嘲。

生地 沙参 地骨皮 麦冬 金石斛鳖甲

苏禄国贡使契 丹,副使阿石丹,久咳不能卧案。

辨八方之风,测五土之性,大率贵邦,偏在中华之巽上,箕尾之前,翼轸之外,阳气偏泄,即有风寒,易感易散,来此华夏,已属三焦。况不得卧下,肺气大伤,止宜润降而已。

蜜炙枇杷叶 麦门冬 川贝母 甜杏仁 经霜桑叶 米仁

《内经》谓∶骨肉柔脆之人,其质本弱,然以脉症较之,其咳原属手太阴得之,闻先一人补

北沙参 燕窝 桑叶 冰溏 川贝母 紫菀

少腹有形隆起如阜,上至心下则厥逆,来疾去驶,虽大力人拒之不能却,上则人身为之上窜血,随其上下溢出,群医不能治。余思此症载在《难经》,特未曾缕晰示人耳。且云∶此物伏在脐旁上下则少楚,伏入脐中则少安。可见脐旁两穴,亦与此条相合。且弗揭明其义,一任群公思而得之可也。

薄荷汤送下神秘丸,以病患自思此汤饮之,其物条伏而不动,故亦用之。素来扰亏根不特病者自嫌,即操医师之术者,亦跋前 后之时也。值风木适旺之令,病目且黄,已而遗精淋浊,少间,则又膝胫肿痛不能行,及来诊时,脉象左弦数,右搏而长,面沉紫而时时作呕,静思其故,从前纷纷之病,同一邪也,均为三病,次第缠绵耳。由上而下,由下而至极下,因根本久拨之体,复蒸而上为胃病,是肾胃相关之故也。倘不稍为戢除一二,但取回阳返本,窃恐剑关苦拒,而阴平非复汉有也。谨拟一法,略效丹溪,未识何如。

羚羊角 木瓜 酒炒黄柏 伏龙肝 生米仁 橘红 马料豆

劳得愈,如麟毛兔角,或叩之琼台丹扃间,求金光一叶,庶几脱然。

小建中汤

脉象右三部,洪数弦急并现,左上数中紧,先患阳精不升,次及于阳络不固。盖至阴生阳,真有余之躯,亦不足以供其渐耗。今将投味浓入阴者乎,抑投味薄清阳者耶?窃恐山川草木,皆不足以还返金品,莫妙夫大药金丹,周天火候耳。然又不可不以服食之方佐之,拟候尊师同订,终惭布鼓,希谅之。

莲肉(一斤,带心扑如麻子大饭上蒸晒九次为末) 麦冬肉(一斤) 嫩荷叶(半斤) 顶生地(四两) 金樱子(去毛,半斤)

以前四味熬膏,同莲肉粉杵为丸,秋石汤送五钱。

抑郁顿挫, HT 无聊心乃偏倚,十二官皆无主,则阴气并于阳也,投以重镇之剂。

生铁落 郁金 半夏 苦参 橘红 块苓

阳极升而不入阴,郁沉而不附,是以有昼无夜,离明当午而睡,水渐衰矣。治以交阴阳,引卫入营,毋云血家忌半夏也。

半夏 酸枣仁 生地 生甘草 糯米 茯苓 米仁 去油乳香

暑热时邪,病经二十日,诸法具备,何必问途于蹇足。既承触暑相招,勉尔挥汗撰方。

川连 半夏 生甘草 淡芩 茯苓 生姜

此症原属胃乏冲和之气而起,要之,冲和之气即太和元气,位天地,育万物,无非此气,少几霍然。若在操觚莲幕。非所宜也。吾闻君子赠人以言,爱人以德,故琐屑及此。

旋复花 木瓜谷芽 炙草 代赭石 白芍 糯米

病更节后,医历多人,朝张言热,暮李论寒,脏腑各有受盛,运气各有翕辟,眇尔一躯,遍尝补泻,不病亦病矣。宜守正持法,幸勿好大喜功。

当归建中汤

脉弦劲如循刀刃,全无冲和之气,木气太过,金令不及,从后来者,谓之贼克,苟非致太和之气,以消乖戾,必至阴失潜藏,阳无所倚,履霜坚冰至,岂可不未雨而绸缪乎!老子云∶齿刚则折,殆其是也。切嘱切嘱。此方存之于左券。

炙甘草 北沙参豆皮 冬桑叶白芍 麦冬肉

中土以嵩高而定八方之位,是蜀在坤矣。毓斯境者,脉宜缓而流利,今洪搏太过,面黄气重,幸在浙已久,若处故乡,是脉象当血溢,即日回蜀,宜早服丸以滋之。

六味地黄丸

清贵之脉,类多六阳,次则六阴,是皆纯淳之象,今体禀六阳,是一征也。息分九候,位分三部,虽一部之中,均察脏腑,而左部显然者,心肝肾三脏,今寸来空大,是心不藏神也。关脉滑数,木无水养也。尺来浮大,水气不衡也。火以木为体,木以水为母,先天一气,由是通明,故知离中耦画生阴,心气日欲下交,坎中奇画生阳,肾气日欲上承,是即心肾一交也。丹诀云∶水火交永不老者,此也。无非寻常日用之间,心欲宁,肝欲和,肾欲实,庶无恍惚悸动,以及肢末不利。而四体泰然矣。谨疏一方,先滋营卫,颐养之法,再图疏呈。

人参 枣仁 远志 当归 炙草 熟地 茯神 元参 白芍 木香

脉象较前稍和,两手平均,俱就六阳本体,可卜无外来之气,惟营卫少虚耳。但观簿书旁午,是心阴不得不养,肾阳不得不藏,以供日用之精神,以副临民之至意。先配汤药,带往省中,日进一剂培补,随配膏丸相继,宪体精神,自当日臻康泰矣。

人参 枣仁 归身 炙草 茯神 元参 白芍 杞子 熟地 胡桃 桂圆肉

《内经》称三阳结乃成膈者,单指太阳阳明少阳也。今从脉色较之,少阴与厥阴亦病。若以填补下焦为首务,固所当然,但胃关一部,从何飞渡,且有一团郁火,挟木邪横亢于中州,得热为伍,愈肆猖狂,若寒势所不容,甘寒势不容缓,倘令肺不生津,大肠不生液,津液愈亏,为病愈繁矣。且逆上者,肝邪也,水不生之耳。不纳者,胃病也,肺气不降耳。一身之中,津液真精,皆为切要。愚见专事于此,未识如何,先进五汁饮,次商投药可也。

芦根甘蔗茅根汁 鲜藕汁 水梨汁(各一杯) 生姜汁 沉香汁(各一小匙)

诊得脉象,惟有虚细无力,弦象俱退,手足颤振,此元气亏弱之征。前此投药,俱无少效者,盖为元气不克载药行令耳。今无气一日不复,则病机一日不退,病机与元气本不并峙,此长彼消,理之常也。据愚见汤药在乎其次,必以直走先天之品剂为膏丸,朝斯夕斯,久久自足,元气元精,一朝而复,后天饮食,不强自强矣。因此症非暴感内伤,不必数数更方,以苦阳明胃口,且经不云乎。适于胃者为补,煎药久服,适于胃者否耶。愚自吴中承给谏公之命,来斯一诊色脉,固知不出此理,勉为镇台留三日者,一则感镇台下士之隆,一则为给谏公笃亲之爱,而欲浙中诸医。一批却导 ,以报镇台,今参脉症,毋事更张,直补先天可也。议呈煎膏丸三方,煎则暂用,膏则时时频服,丸则清晨为定,俟填补二十日外,便有消息,尚当叩阶复诊何如。

方未见

尊体本阴虚,阳气并邪独发,热二十余日不解,盖阴液枯,不能作汗,邪亦不解也。连剂养阴之后,邪少松,则大汗泄,是云行雨施,品物咸享之候,何疑其脱耶?但弱体久病不解,元气愈亏,此邪稍出,大汗作,亦属接补关头,不容少懈耳。心静则气定而神住,切不可忧扰神气,致阳上升,至嘱至嘱。

人参(四钱) 熟地(一两) 抱木茯神(二钱) 天冬(三钱) 制首乌(五钱) 左顾牡蛎(六钱)

脉空弦,腹中急痛,肝病也。治肝不应,治脾亦良法也。

桂枝(一钱) 没药(五分) 白芍(二钱炒黄) 甘草(一钱炒黑) 琥珀(一钱) 饴糖(钱半)

骨小肉脆,本非松柏之质,补泻温凉杂投,岂是济生之术。幸能食便实,秋令尚可扶持,然破 脱肉,侧眠经阻,医者犹然梦梦何也。仆老不谈医,聊书数语,并拟一方。

熟地 炙草 当归 生左牡蛎

十二经皆有咳,胃病安得不咳?况此土病于金脏,而腑亦病,于此而求其痛与泻,一在于胃之上脘,一在于肺之腑,所以无从踪迹也。仰屋图维,必须分兵合剿,乃得拟一法,请诸道长,以此而益精之,或刍荛可采,为虾力于行舟何如。

江西赤石脂(六两, ) 炒黑干姜(一两)

二味为末,黄米饭为丸。

人参(一钱) 炙黑甘草(一钱) 大枣(五钱) 饴糖(五钱) 桂木(一钱) 酒炒白芍(二钱) 煨熟生姜(一钱)

水煎一次,去渣,送前桃花丸三钱。

病本湿温,元气不能载邪外出,有直犯中焦之势矣。拟以栀、豉上下分开之,姜、芩左右升降之,芳香之草横解之,以冀廓清诸邪,未识得奏肤功否。

山栀 淡芩 川郁金香附香豉 生姜 鲜石菖蒲 生甘草

病久绪紊,终不离乎厥阴一脏。今商佐金气以暗制之,滋营气以抚绥之,实太阴以堵御之,亦子贡存鲁,霸越灭吴之意。

羚羊角 人参 制首乌 清阿胶 麦冬 云茯神

诊得真气久不周于四肢,又暴受暑邪类中,遗溺目瞑,脉弦数而上承鱼际,肝风为足厥阴,用对证之药以救其逆。

羊角 竹茹 连翘仁 鲜桑枝 半夏 鲜石菖蒲

人生五十一脏哀,况向六乎?所患聚讼者,皆主肾脏。盖以所述,大旨在扼定脾脏,则枢机得而四运成矣。

独术膏先用十斤可也。

真气已漓,病何能愈,有愈之方者,其仙乎?

归芍六君去甘草,鲜桑枝煎汤代水。

此太阴被湿气熏蒸,无清肃之权。木无畏,右肩臂渐显不仁之象,曲 伤生而尚甘之,我不解也。

生米仁 鲜芦根 生地 嫩桑枝 白归身 赤芍

人身之脉,胸走手,腹走足,八十丈周于一身,未有沉寒伤筋之损而不及于下者。先后异时,为患则一,非鲍姑之艾、文伯之针不能愈。内服八味汤可也。

桂附八味丸

佞布之人多嗜,积郁之人多火,久而久之,怫郁之性, 发波掀,若狂若魅,药石既不能与,先与丹药焚于室中,以辟易其狂悖可也。

如意丹七丸

须眉自落,皮毛淖泽,脉来浮涩,此风也,非衰白也。三十六种,同出异名,非浅可之疾,夏月宜食香风蛇,即俗名黑风蛇也,与鸡煮食之。

白归身 白麻 赤芍 生地 旱莲草 僵蚕 银花 茺蔚子 夏枯花

头痛, 不见人为一忌。肝风,呕吐胆汁为一忌。相与有年,知己惟此一人,岂宜坐视!条得挽回为妙,然固有数存焉者矣。

温胆汤枳实,加天麻钩藤、桑叶。

是证究属肝风,则厥阴一经,未易制也。在古法,有镇摄一法,有培土御之一法,所以东垣

人参 焦术 茯苓 柏子仁 半夏 陈皮 熟地 白归身 炙草 鳖甲

久咳移邪犯胃,因咳而肺肃无权,故气升逆,勿用泻损肺气之药。

水梨去心带皮捣烂,丝绵滤清,慢火熬成膏,收入瓷缸内,蜡封口,每日开水送五钱。

阳明脉实,气急而喘,壮火食气,消烁真阴,夏气开张而剧,剥枣时坦境也。此刻不能他图,姑与温胆汤,少衰其热,以保伤金。

温胆汤

体盛之人气必弱,寒热乍起,即现小便短数,头项 动,舌干齿燥,气促,脉左弦右弱,渴天花粉竹叶 浓橘红 青蒿梗 麦冬 六一散

脉数,五六日不更衣,舌黄唇焦,胃热炽矣。况前服之药,皆辛温耗阴之品,今非寒凉不可,然宜小心保护为主,因热邪深入阴中,而阳气独亢故耳。

黄连 枳实 栝蒌 赤芍 生甘草 陈皮 杏仁 木通

病之原,由食柿过多,得寒而起,于兹二十余年矣。要知柿为西方之木,其实禀秋金之气而成,其与肺金为同气相求,可知其邪入肺,发为气哮,久则肾水无本,虚而上泛为痰。胃为贮痰之器,所以降气汤、六君子,由肺及胃,皆得小效,而不除要莒,与即墨不拔,齐地终非燕有,况脉象尚悍,当深入病所为是。拟仲景方法。

甜葶苈葶苈 大枣

嗽而失血,已逾三载,缠绵不已,色黯脉弦,嗽益甚,环口色黄,由于肝脾,及于肾,上藏为其所取,给而不能应矣。饮亦从而为患,逐之不得,滋之无功,迁延日损,莫可弥缝,当取其中以冀流布,庶几近之。拟宗建中法,加以涤饮之品,俟阳明升而继以大补太阴,然后渐入纯阴之法,否则非治也。

建中汤去姜。加茯苓、姜皮

古人造字,两火着力为劳,故为君相二火而说。温补中州,以静痰之源,补下焦以益水之源。但病势已深,恐非一击可破也。

熟地 枸杞子 元参 牛膝 茯苓 紫石英

横则为 坎,竖则为串水,中间一点真阳,水亏则露,为龙火。KT 为震,震下之阳,与之同源

当用一元丹,久服愈矣。

秋石五六斤,红枣浆为丸,早服五六钱,晚服二三钱,以阳秋石少许点汤送下。

脉弦数,尺独大,咳而喉痛失音,乃数载失红之后,其阴亏火炎,不言可喻矣。唯有至静之品,引阳潜入阴中,庶近内经之旨。然须作静摄工夫,使阴秘阳密,得坎离相交之力为妙。

熟地(海石粉捣烂) 金石斛 北沙参 茯苓 麦门冬 生白芍 龟腹板 山药

形忽渐瘦,脉虚极,气怯偶咳,目黑微眩,忽忽不乐,补气补血,人所知也。宜将阴兽,引入阴中,药犹得力。早晚捕獭一头,取肝阴干用鹿角胶,各于木器杵碎,早服鹿角胶末一钱,晚服獭肝末一钱,皆开水送下。此常用百日之法,今拟煎方先服。

人参 茯苓 菟丝饼 南枣 焦冬术炙 枸杞

左关搏指急疾,右关弦大,无胃气不归元,充海无根,右关如是,当剧于春,右关如是,当折于秋。恐左关为应,勉拟古人乙癸同源之治。

大生地 女贞子 枸杞子 茯神 元参 杯山药 紫石英

此病起于费心劳碌,风寒不切,遂致咳嗽吐痰,久则内伤。内伤者,内中之藏气伤也,即古人所谓虚劳证总不得愈,必须绝去费心劳碌之事,一毫凡念不起,助之以药,或可延年。

麦冬 阿胶 桔梗 炙草 沙参 米仁 茯苓

此痧劳也,由于太阴伤损,日传至足少阴,脾气少溏,则入下藏也,百无一治,速宜返棹。闭关静养,方一首奉赠,日饮可也。

熟地 阿胶 百合 枸杞子

花甲之人,两尺独大,二脏已衰之际,岂宜如此!急进乙癸同源之法可矣。

熟地 女贞菟丝饼 茯苓 元参 旱莲草 枸杞子

蜜丸

此真阴亏证,俗名百日劳也。稍有伏暑,所以寒热愈甚,惜乎治之不早尔。

熟地 茜草 青蒿 元参 滑石 丹皮

坎中一画,真阳孤飞于上,一交巳午之月,神水金丹,亦奈之何。

老生姜 天冬 怀牛膝 甘草 川石斛 元参 女贞子

禀性好食辛,医书云∶多食辛,令暴卒。今诊得色脉,形骸俱惫,不须暴卒,亦不长生。自宜持其病,今先服三生饮

生地黄 赤茯苓 麦冬 粉甘草 生米仁 红枣

此一损证也,从上损之下者,一损肺,肺再传心,传肝,传脾,脾损便溏,传至肾,则骨痿不能于床,断不可再投理肺药,以速其提,惟猪肚丸可服。

猪肚丸

未过五旬,形脉色俱衰,叩之连丧三子,得不如是耶,况复伤其孙乎!此非药饵所能疗川贝母 生地 茯苓 麦冬

脉得数而且弦,此阴亏症也,并非外感。今以虚火升而头痛,渐有金水两伤之势,静摄乃得,药饵其次也。

熟地 女贞子 麦冬 龟板 元参 澹秋石

枣浆为丸,开水送下。

肺为水主,热淫则融,融则水源竭矣。土为金母,不承则金无生。土金水三藏日澌,苟无玉液,神精安能返?既惫之有形,虽拟禁方,亦据古人之常谈耳。

苇茎汤

心阴虚则易汗,肺阴虚则多嗽,肝阴虚则火升,肾阴虚发热脾阳虚则便溏,非一真阴乎,怯症之渐也。但知头痛医头之为良医,不知履霜坚冰至,君子其为忧危之心也。

炒白芍 小生地 麦冬 枣 桂枝炙甘草 青蒿梗 云苓

诊得脉细数而微,舌干黄,下利,身焦燥而不润,此为下多伤阴,热邪因之而内陷,大可虑也。治法轻以清其邪,苦以泄其热,未识应否。

川连 小生地 人中黄 淡豆豉 木通 金银花

饮食不和者,太阴亏也。葛稚川肘后方,有一味治虚劳之法,少阴厥阴亏者,鹿角散

太阴亏者,神曲散。今用神曲散。

真陈六神曲研细炒香四两,每食后,用开水调服二钱。

中焦为气血津液朝会之所,今诊得胃气不能脉中流布,其亦元气中馁也。酸以摄泄,辛以流动,惟甘以培养,因增肿患而却之。拟方备阅。

橘白 灼艾 醒头草 麦冬 木瓜 五味子

厥有十四,泄为一法,镇为一法。盖因曲直太过,不特下侮土,并其上不畏金,镇法恐其格不相入,宜因其势而利导之,然后润之滋之,鲜有不济者。

羚羊角 金铃肉 生甘草 淡吴萸 黑 豆 生白芍 云茯苓 川郁金汁

仲景书云∶疟脉自弦一句,开尽人天眼目,今三部九候之中,并无一毫弦象可见。与正气相战者,非比春之风夏之暑,南方之瘴也,于此推之,思过半矣。

草果仁浓朴 陈皮 白茯苓苍术 炙草

脉愈按愈大,可知阴气不足,疟邪得以深入,漏芦鳖甲补阴太过,非花甲劳心之体所宜。

人参 蔻仁 淡黄芩 生牡蛎 生地 陈皮 小青皮 生首乌 新谷 姜汁

明系肝风上冒,右尺脉碎乱搏指,此乙癸同源,肾肝同病也。但少阴之脉,不至于巅,惟厥阴能至,以肝为重,肾次之。

羚羊角 生地 半夏 白芍 当归身 陈皮 茯苓 菊花 女贞子

此由金水不相承挹,故咳久不愈,切勿理肺,肺为娇藏,愈理愈虚,证不可泛然滋阴。

北沙参 整玉竹 云茯神 川石斛 甜杏仁扁豆

短气失音,喉中时作水鸡声,右脉如革,面浮色痿,肺胃应之,心下痞硬,补泻纷更,动无一效,甚于水冷,剧于春候。拟进苇茎越婢成汤,进饮三剂。

石膏 桂枝木 白芍 杏仁 冬瓜子 生米仁

木属湿温。犯在三焦,先斥腠理,误伤手太阴足太阳之气,必致渐入虚损一途,非病之过,治之过也。必移入高明静虚之室,治以百日之遥,庶几得之。拟言开太阳,益太阴。

干姜(同五味子捣烂) 茯苓 地骨皮 桑叶 生扁豆 生甘草

弦动无情之脉,即名胃少,虽非难经所谓但弦无胃,而久病有此不宜,莫因失血而久进纯阴之药,阳气抑而阴无所恃也。拙见且进甘温。

建中汤加人参、炙绵 、归身。

病在奇经,治他经不应,要知血行清道,便知清气不肃,所以鼻红昏晕二者皆出督脉,好异无用,以古法之法治之自效。

生地 犀角 广圆核 侧柏叶

上蜜丸,早服五钱,晚服三钱,开水下。

暑者,热中之阴邪也,心先受之,侵入胞络,怠惰不语,神昏肢冷,为不治。今脉迟软,渐有是机,四末渐冷,竟有内闭外脱之虞。急用通阳救逆之法,仿右大顺散之义,未识何如。

桂枝 半夏 焦白芍 炙甘草

右脉芤搏,耳聋,血下溢,寒热不已,阴络所伤,而厥阴不摄,当从至阴中宣出热邪,是存阴第一义也。

青蒿知母 生白芍 炒黄柏 鳖甲 鲜荷叶

元米一合,泡汤为水。

右脉一息七重弦,左脉一息六至紧,咳而不得息,阴气已弱,金水同受病,且议景岳六君煎投之。

金水六君煎

素有喘症,形气怯弱,咽痛不肿,时咳,此新感风温在肺,气不下肃,尚宜清降。

桑叶 白沙参 块茯苓 杏仁 川贝母 南枣肉

禀质既薄,咳红,极易伤阴,不可理肺,缘水出高源,肺主气母,借以生津补液,周环生地 清阿胶 枸杞子 料豆皮 麦冬 百合

昨所同议之方,以两关按之,脉弦,特借仲景旋复代赭法,同四磨饮投之。旋复有转旋,代赭为镇坠之品,咸寒可降,酸可入肝。四磨则渐摩运化,使手太阴得行清肃之令,足厥阴无克侮之暴。今诊得两关弦象已减,面浮少退,是药已应,而暴渴欲饮,则仍然如故。是则阳明之腑,中垢不去,煎熬津液,下流一日不通,上流一日上泛,虽有补虚之策,孰敢泛投?且其虚脉虚象,显然彰着,势不容缓。前既借仲景之法,以退两关之弦,此独不可借仲景急去宿垢以存津液。然未可以子和霸法投之,拟以缓法,推陈致新,仍候昨日两道长印可

滋营养液膏

女贞子 广皮 干桑叶 熟地 旱莲草 白芍 黑芝麻 枸杞子 鲜菊花 归身 黑豆 玉竹 南烛叶 白茯神 沙蒺藜 炙草上前十四味各四两,后二味各二两,天泉水桑枝火熬成膏,收入真阿胶三两,炼净白蜜三两,瓷缸贮好,每日卯时挑服五六钱,开水送下。

此方为林下服食之大药,肝气不和之妙品。贞、莲二味,法二至以暗转阴阳,佐以桑、调风气应候,播植生机,助以杞、菊,为升降之春秋,亦承流以宣化。归、芍辛酸,一通一泄,使无壅滞之情。地黄蒺藜,一填一养,不致肌虚之困, 豆滋水息肝,南烛培元益气,茯神、玉竹为营卫报使,橘红、甘草为喉舌真司,阿胶济水造成,激浊扬清之凛冽,蜂蜜百花酿就和风甘雨之仁慈。服之不特调元却老,且以见天地之生生有如是也。

心脾双补丸

人参 元参 五味子 远志肉 麦冬 茯神 酸枣柏子仁 于术 川贝 生甘草 苦桔梗 丹参 生地 川黄连 金苹香附 朱砂上为末,用桂圆肉熬膏代蜜,捣丸如弹子大,每晨嚼服一丸,开水送下。

经云∶女子以心脾为立命之根,凡心脾气郁,郁则从火。久久不解,渐耗五阴。特制此方,有通有补,允与丹溪、立斋诸公相颉颃者,方义盖取人参养心,麦冬益心津,生地、丹参、元参益心阴,茯神、柏子、远志安心神,五味、枣仁收心液,川连、甘草泻心阳,桔梗利心气,朱砂镇心怯,白术健脾阳,香附畅脾阴,川贝疗脾郁,特重其数,以对待心脾二脏,龙眼代蜜,大补心血,甘草和脾。丸如弹大,细嚼吞下,不致直趋下焦,其功倍着矣,名曰心

人参 云母粉 当归 金铃子 生地 吴茱萸 炒白芍 妙白川芎 干漆 制香附 藕粉(生用) 老白韭根

上为末,真神曲糊丸绿豆大,每日百丸,空心开水服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三家医案合刻》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三家医案合刻》书籍目录
  1. 卷三《三家医案合刻》
  2. 卷三《归砚录》
  3. 卷上《喉科秘诀》
  4. 卷三《脉诀汇辨》
  5. 卷上《疡科心得集》
  6. 卷三《王氏医案绎注》
  7. 卷上《重庆堂随笔》
  8. 卷三《对山医话》
  9. 卷上《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10. 卷三《丛桂草堂医案》
  11. 卷上《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12. 卷三《刘涓子鬼遗方》
  13. 卷上《医暇卮言》
  14. 卷七《医学实在易》
  15. 卷上《张畹香医案》
  16. 卷七《脉诀汇辨》
  17. 卷上《脉诀刊误》
  18. 卷七《血证论》
  19. 卷上《先哲医话》
  20. 卷七《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21. 卷上二《本草问答》
  22. 卷七《王氏医案绎注》
  23. 卷上六《本草问答》
  24. 卷毛倒睫《奇效简便良方》
  25. 卷上三《本草问答》
  26. 卷毛疮秘方《华佗神方》
  27. 卷上四《本草问答》
  28. 卷六《脉诀汇辨》
  29. 卷上五《本草问答》
  30. 卷六《王氏医案绎注》
  31. 卷上一《本草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