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风

《解围元薮》书籍目录

此症初起腹大肢瘦,形如蛊毒,眼赤唇翻,久则浑身胀肿,皮内紫黑,浮大虚肿,毛发先落,形貌丑陋,后则腐烂危困,或身动战口眼歪斜挛屈又称为毕风。势恶危速而易于传染害人,乃气血虚损,以致九疰毒虫入于胃腑流蠹五脏也,或因寒湿太重,血滞脉络虚火击搏而成。以救苦回生丹搜风顺气丸、四魔丹选治。此种亦有邪祟不正,阴阳所损之故。

又有一种面上生疮如猫儿眼睛,不放光生彩亦无脓出,冬天自退头背皆然,名曰寒疮,亦怪症也,由多食鸡鱼蒜韭之故,用温补之剂自愈。

夫历节、 蚝、疙瘙、鸡爪、刺风,皆痛风之类也;鱼鳞、鹅掌、雁来、疹风、干风皆痒风之类也。

病症之类最多如走疰而痛者,风与邪气流行也。痛在一处定而不动者,死血聚也。

抽掣游变霎然如刀锥刺,寻之不知其所者,乃湿流关节也。夜剧昼静者阴邪侮阳也,暮苏旦甚者,阳邪侮阴也。如遇阴雨或至隆冬严寒则发者,寒湿抟凝也,似痛非痛洒淅不知其处者,劳伤气血湿痰散走也。皆邪气伤于内与脏腑传应而作也。若痒则不然,皮肤之上浮游淫痒者,血虚火气乘之也,外虽痒而内觉痛者,邪在表而毒注内也,烙之以火,沃之以汤,则爽者,劳伤瘀血凝滞而不散也,痒而搔之又痛者,血虚热气聚也痒生见阳则肿者,元气虚败诸火布于腠理也。古云痛无补法,又云痒麻虚宜补,疼痛实宜泻,又诸痛无补,诸痒无泻。实乃邪气充灌经络,补则助邪为害矣,虚乃正气亏乏,泻则引邪深入而无救矣。

紫云、白癜、大麻核桃、哑风,皆冷麻之类也;脱跟、 糕、蛇皮、漏蹄、血痹、热风,皆烂秽之类也。

凡似痛非痛,似痒非痒,或抓刺剜切不知,或按于肌肤如隔一纸之状,或酸淅顽痴之类,皆曰木,笃而麻也,凡疮痒穿溃脓血淋漓,浊水滋粘迸裂皲破,皮内腐恶,皆烂坏之属也。

蛤蟆、蝼蛔、血风、水风、蛊风、颠风皆肿胀之类也;邪魅、鼓槌、软瘫、壁泥、半肢、 泄泻,皆痿惫之类也。

凡身体虚浮腹大如鼓,手足头面肿大皮肉如瘫而不穿凹凸不定,或胸臆闷塞胁肋愤,气不升降,神不舒爽,皆肿胀之类也;凡手指挛瘸,腿趾跛蹩,腰背伛偻,口眼歪斜,身体痿软疲困,左瘫右痪,干瘪僵直废驰,行步艰难,皆惫坏之类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解围元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解围元薮》书籍目录
  1. 蛊风《解围元薮》
  2. 蛊风《中医词典》
  3. 蛊风候《诸病源候论》
  4. 蛊风《圣济总录》
  5. 蛊解《研经言》
  6. 蛊毒杂疗方五首《外台秘要》
  7. 蛊痢《圣济总录》
  8. 蛊毒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9. 蛊痢《中医词典》
  10. 蛊毒门《张氏医通》
  11. 蛊痢《幼幼新书》
  12. 蛊毒痢候《诸病源候论》
  13. 蛊痢《证治准绳·幼科》
  14. 蛊毒候《诸病源候论》
  15. 蛊疝《圣济总录》
  16. 蛊毒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7. 蛊疝《中医词典》
  18. 蛊毒第四论《备急千金要方》
  19. 蛊吐血方一十首《外台秘要》
  20. 蛊毒病《中医词典》
  21. 蛊吐血候《诸病源候论》
  22. 蛊毒(射工溪毒诸中毒)《张氏医通》
  23. 蛊下血《中医词典》
  24. 蛊毒(各种蛊毒)《奇效简便良方》
  25. 蛊下血方九首《外台秘要》
  26. 蛊毒《扁鹊心书》
  27. 蛊下血候《诸病源候论》
  28. 蛊毒《针灸资生经》
  29. 蛊下血见血《医学纲目》
  30. 蛊毒《卫生易简方》
  31. 蛊胀《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