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正误

《轩岐救正论》书籍目录

愚按李言闻曰∶孙真人云∶夏月服生脉饮肾沥汤三剂.则百病不生.东垣亦言生脉饮清暑益气汤.乃三伏泻火益金之圣药.而雷 反谓发心 久病.非矣. 乃脐旁积气.非心病也.人参能养正破坚积.岂有发 之理.观仲景治腹中寒气上冲.有头足上下痛不可触近.呕不能食者.用大建中汤可知矣.又海藏言人参补阳泄阴.肺寒宜用.肺热不宜用.王节斋因而和之.谓参 能补肺火.阴虚火动.失血诸病.多服必死.夫人参能补元阳.生阴血.而泻阴火.东垣之帮助矣.仲景言亡血血虚者并加人参.又言肺寒者去人参加干姜.无令气壅.东垣又言虚火可补.参 之属.实火可泻.苓连之属.乃二子不察张李之精微而谓人参补火.谬哉夫火与元气不两立.元气胜则邪火退人参既补元气而又补邪.火是反复之小人矣.何以与甘草苓术.谓之四君子耶.虽然二家之言不可尽废也.惟其语有滞.故守之者泥而执一.遂视人参如蛇蝎则不可也.凡人面白面黄.面青黧悴者.皆脾肺肾不足.

可用也.面赤面黑者气壮神强.不可用也.脉之浮而芤濡虚大迟缓无力.沉而迟涩弱细结代无力者.皆虚而不足.可用也.若弦长紧实滑数有力者.皆火郁内实不可用也.洁古谓喘嗽勿用者.痰实气壅之喘也.若肾虚气短喘促者必用也.仲景谓肺寒而咳勿用者.寒束热邪.壅郁在肺之咳也.若自汗恶寒而咳者必用也.丹溪言诸痛不可骤用者.乃邪气方锐.宜散不宜补也.若里虚吐利.及久病胃弱虚痛喜按者必用也.节斋谓阴虚火旺勿用者.乃血虚火亢能食.脉弦而数.凉之则伤胃.温之则伤肺.不受补者也.若自汗气短.肢寒脉虚者必用也.

如此详审则人参之可用不可用.思过半矣.汪机曰∶王节斋之说.本于王海藏.但节斋又过于矫激.东垣言虚火可补.须用参 .丹溪云∶阴虚潮热喘嗽吐血盗汗等症.四物加人参黄柏知母.又云好色之人.肺肾受伤.咳嗽不愈.琼玉膏主之.又云肺肾虚极者独参汤主之.

是知阴虚痨瘵之症.未尝不用人参也.节斋私淑丹溪者也.而乃相反如此斯言一出.印定后人眼目.凡问此症.不论病之宜用不宜用.辄举以借口.致使良工掣肘.惟求免夫病家之怨.病家亦以此说横之胸中.甘受苦寒.虽至下呕下泄.去死不远.亦不悟也.古今治痨.莫过于葛可久.其独参汤保真汤.何尝废人参而不用耶.节斋之说.诚未之深思也.愚按上古人乏粒食.窠居穴处.茹毛饮血.迨神农氏出.始尝草别谷.教民耕艺.得味之正而为五谷以养民生.又别药良毒.取性温凉寒热分用升降补泻以救民疾.但百药各具偏性只宜治病.

若执迷久服.便有偏胜偏绝之患.人参禀质中和.虽云补益亦惟体虚者宜之.盖人有阴脏阳脏之殊.故阳脏受病可任凉泻少啖参术便增烦闷.亦犹阴脏之取资姜附最惮芩连者也.阳脏而阳气本盛非芩连无以折其有余之焰.实非芩连之能滋阴也.阴脏而阴寒沉痼.非姜附无以消其不足之医实.

非姜附之能益阳也昔夏英公饵硫黄附子.莫知纪极.其外家父盗服数粒.发狂而死.太原甘始食天门冬寒滑之物.得寿三百余龄.杜紫微亦饵冬而御外家八十.寿亦逾百.又神仙传缙云服黄连而飞跸上 .王微亦赞黄连有久饵轻身之功.数说岂尽诬.特因人而用耳.今世风日偷.赋禀渐漓六气有加真元便脱故非参术归苓.无以刮复生机.每见虚而受补者什居八九.实而耐攻者什仅二三.反此则实者不妨少谬.虚者未可略瘥.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未有元气虚而复虚而命不倾者也治虚之道.舍参奚适.但恐有虚而似实.不知补虚而已极不任补斯难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轩岐救正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轩岐救正论》书籍目录
  1. 人参正误《轩岐救正论》
  2. 人参枣茶《茶饮保健》
  3. 人参粥《食物疗法》
  4. 人参饮子《是斋百一选方》
  5. 人参粥《医学入门》
  6. 人参饮子《医方考》
  7. 人参粥(《食医心鉴》)《中医饮食营养学》
  8. 人参饮《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9. 人参竹茹汤《冯氏锦囊秘录》
  10. 人参益胃汤《医方论》
  11. 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2. 人参益气汤《仁术便览》
  13. 人参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4. 人参养营汤《医方论》
  15. 人参煮散《博济方》
  16. 人参养营汤《医述》
  17. 人参紫金圆《妇人大全良方》
  18. 人参养血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9. 人参紫菀汤《是斋百一选方》
  20. 人参养血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1. 人胆《证类本草》
  22. 人参养胃汤《仁术便览》
  23. 人道大阴阳疏《内经博议》
  24. 人参养胃汤《仁术便览》
  25. 人的血型《免疫与健康》
  26. 人参养胃汤《医方考》
  27. 人痘接种法《中医名词词典》
  28. 人参养胃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 人痘接种法《中医词典》
  30. 人参养胃汤《冯氏锦囊秘录》
  31.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中国医学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