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焦

《伤寒大白》书籍目录

夫唇口焦裂,人身大病也。在杂症中,有脾肺心及肠胃五条;在外感门,惟手足阳明所主。

上唇挟口,属手阳明大肠;下唇挟口,属足阳明胃。伤寒热在太阳,则唇口不焦;热传在阳明,则唇口焦裂。故曰阳明燥热,唇口焦裂。然又有分别唇焦而消水者,为燥热;唇焦不消水者,为湿热。又曰热在气分,则焦而口渴;热在血分,则焦而不渴。又曰唇口焦,渴而消水,胸前宽适者,为热而无滞,宜清热。渴不消水,胸前饱闷者,为热而有食滞,宜消滞。

此言足阳明胃上部热也。唇口焦,不渴不饮水,腹中烦满者,为热在大肠,有燥粪。此言手阳明大肠下部热也。故唇焦之症,有用保和散,消导上部胃家食滞而愈者;有用承气汤,去下部大肠燥粪而愈者。不独凉膈清热一法可尽之,例如热邪谵语,唇焦口燥,渴而消水,用凉膈散导赤各半汤,清上焦燥热者。食滞谵语,唇焦口燥,渴不消水,用枳实豆豉汤、保和散冲竹沥、芦卜汁,润燥消中焦滞者。燥结大肠,谵语唇焦,用承气汤,行下焦燥屎者。另有热病与发 ,误食荤腥油腻,与热邪 毒,结纽不解,唇口焦裂,口臭牙疳,渴不消水,烦热昏沉,若以保和散等,消谷食治之,病必不减。若以干葛石膏知母、三黄清热治之,其热愈甚。若误认大肠燥屎唇焦,用承气汤下行逆治,其死更速。医家至此,束手待毙。余以晚年之悟,思得 邪热毒伏于肠胃,蒸酿发出者也。初起必用升麻干葛汤,宣发阳明伏毒。若膏粱积热,非升麻清胃汤不能宣扬肠胃积热,故清热化 ,必用余化此汤,加山楂槟榔;若食肉多,再加三棱阿魏。治夹食症,常有得生者。夫热在气分,唇焦发渴,用干葛石膏知母汤,人人知之者。热在血分,用升麻生地川连清胃汤主治,人多忽之。不知干葛清胃汤,治阳明气分渴水之唇焦口渴;升麻清胃汤,治阳明血分不消水之唇焦口渴。余以升麻清胃汤化 ,此化法也。又以此汤清阳明血分发渴不消水,是法外之法也。今又以此汤,治膏粱积热,荤腥发热之唇焦,此化外化出者也。再详仲景治太阳渴欲饮水,微热消渴者,脉数烦渴者,汗出而渴,渴而口烦躁者,不用清解上焦肺胃积热,皆用五苓散主治。良以太阳汗多口渴,表热不减,表里皆病,热结膀胱下焦,非同表热里热,单以发表退热,单以清里止渴者,故以五苓散双解太阳也。夫口渴消水,用清里,人人知之;口渴消水,有表邪,用不得清里,人不知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大白》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大白》书籍目录
  1. 唇焦《伤寒大白》
  2. 唇焦《中医词典》
  3. 唇焦漱水不欲咽《医述》
  4. 唇焦《中医名词词典》
  5. 唇焦漱水不欲咽《医学心悟》
  6. 唇睑相邀《中医词典》
  7. 唇紧《中医词典》
  8. 唇甲青《中医词典》
  9. 唇紧门主方《疡医大全》
  10. 唇颊肿痛(颐颔肿)《针灸资生经》
  11. 唇紧门主论《疡医大全》
  12. 唇颊肿痛《普济方·针灸》
  13. 唇疽《中医词典》
  14. 唇缓舌强《中医词典》
  15. 唇疽《医宗金鉴》
  16. 唇槁腊《中医词典》
  17. 唇疽《外科心法要诀》
  18. 唇槁《中医词典》
  19. 唇疽《外科大成》
  20. 唇干裂痛《奇效简便良方》
  21. 唇菌《中医词典》
  22. 唇风门主论《疡医大全》
  23. 唇菌秘方《华佗神方》
  24. 唇风《外科正宗》
  25. 唇口《正骨心法要旨》
  26. 唇风《外科大成》
  27. 唇口《医宗金鉴》
  28. 唇风《外科心法要诀》
  29. 唇口《续名医类案》
  30. 唇风《医宗金鉴》
  31. 唇口《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