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
谨按《广州记》云∶生广南水中,有雌雄,状若小鼠,夜即居于榕树上。投一获二.《岭外录》云∶首如虾蟆,背有细鳞,身短尾长。旦暮自鸣蛤蚧。俚人采之,割腹以竹开张,曝干鬻于市。力在尾,尾不全者无效。彼人用疗折伤。近日西路亦出。其状虽小,滋力一般,无毒。主肺痿上气,咯血,咳嗽,并宜丸散中使。凡用炙令黄熟后捣,口含少许,奔走,令人不喘者是其真也。(《大观》第二十二卷,15页;《政和》447页,《纲目》1582页)

- 蛤蚧《海药本草》
- 蛤蚧《中药炮制》
- 蛤蚧《本草衍义》
- 蛤蚧《玉楸药解》
- 蛤蚧《本草备要》
- 蛤蚧《雷公炮炙论》
- 蛤蚧《本草蒙筌》
- 蛤蚧《本草纲目》
- 蛤蚧《本草易读》
- 蛤粉丸《明目至宝》
- 蛤蚧《冯氏锦囊秘录》
- 蛤粉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蛤蚧《医学入门》
- 蛤粉《本草撮要》
- 蛤蚧《证类本草》
- 蛤粉《本草分经》
- 蛤蚧《本草求真》
- 蛤粉《本草分经》
- 蛤蚧《本草新编》
- 蛤粉《本草从新》
- 蛤蚧《本经逢原》
- 蛤粉《本草备要》
- 蛤蚧《本草从新》
- 蛤粉《玉楸药解》
- 蛤蚧《得配本草》
- 哈昔呢《饮膳正要》
- 蛤蚧《中药学》
- 哈文台《中医词典》
- 蛤蚧《本草便读》
- 哈特纳普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蛤蚧《本草分经》
《海药本草》
- 作者:李珣 朝代:五代 年份:公元907-960年
- 卷第一
- 卷第二
- 卷第三
- 木部
- 卷第四
- 卷第五
- 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