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

《中医词典》z~其他书籍目录

十二经脉之一。《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本经自鼻翼两旁起始,上至鼻根中,在内眼角处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交,沿鼻外侧(承泣、四白、巨髎)下行,入上齿中,回出来挟着口的两旁,环绕嘴唇,向下交会于任脉的承浆穴;然后退回来沿着下颌的后下方,浅出于本经的大迎穴,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至耳前,经过足少阳胆经的上关穴,沿鬓发边际,上抵头角(头维),行至额前(神庭)。它下行的支脉,从大迎穴前边直下人迎,沿喉咙,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深入体腔,贯穿膈肌,入属胃腑,联络脾脏。它外行的主干。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部内侧向下挟着脐的两旁,进入到腹股沟(气街)部。它在腹内的一条支脉,从胃下口的幽门部开始,经腹至气街与外行的主干会合。自此合而下行,经大腿前边的髀关、伏兔、下至膝膑中,再向下沿胫骨外侧,走向足背,进入中趾内侧(厉兑)。另有一条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处分出,向下到中趾外侧。它的又一条支脉,从足背部(冲阳)分出,至足大趾的内侧端(隐白),脉气由此与足太阴脾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洒洒恶寒,面色发黑,癫狂,腹胀鼻塞,衄血,口㖞颈肿,喉痛,颈部肿痛,沿胸、乳、股、胫外侧及足背部本经脉过处皆痛,饮食不化或消谷善饥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词典》z~其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词典》z~其他书籍目录
  1. 足阳明胃经《中医词典》
  2. 足阳明胃经《圣济总录》
  3. 足阳明胃经《中医基础理论》
  4. 足阳明胃经《中医名词词典》
  5. 足阳明胃经《普济方·针灸》
  6. 足阳明胃及股.凡三十穴《经穴汇解》
  7. 足阳明胃经《脉诀汇辨》
  8. 足阳明胃腑病论《内经博议》
  9. 足阳明胃经《针灸神书》
  10. 足阳明疟《灵素节注类编》
  11. 足阳明胃经《针灸神书》
  12. 足阳明疟《中医词典》
  13. 足阳明胃经《针灸聚英》
  14.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针灸甲乙经》
  15. 足阳明胃经《子午流注针经》
  16. 足阳明脉《中医词典》
  17. 足阳明胃经(左右凡九十二穴)《经穴汇解》
  18. 足阳明络脉《中医词典》
  19. 足阳明胃经(左右共九十穴)《经络汇编》
  20. 足阳明井:厉兑《针灸大成》
  21. 足阳明胃经(左右及股凡三十穴)《金针秘传》
  22. 足阳明经症治《伤寒括要》
  23. 足阳明胃经病《中医词典》
  24. 足阳明经穴主治《针灸大成》
  25.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寸歌《医学集成》
  26. 足阳明经穴歌《古今医统大全》
  27. 足阳明胃经脉歌《万病回春》
  28. 足阳明经筋病候《中医词典》
  29. 足阳明胃经配合五十法《针灸神书》
  30. 足阳明经筋《中医词典》
  31. 足阳明胃经十五穴《备急千金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