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结阳明
再论三焦不从外解,必致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谓其不可下也。惟伤寒热邪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热内抟,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乃为无湿,始不可再攻也。
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位居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若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痛,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世之杏、蔻、橘、桔等,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
前云舌黄或浊,当用陷胸、泻心,须要有地之黄,若光滑者,乃无形湿热,已有中虚之象,大忌前法。其脐以上为大腹,或满或胀或痛,此必邪已入里,表症必无,或存十之一二。亦须验之于舌∶或黄甚;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黄色;或老黄色;或中有断纹。皆当下之,如小承气汤,用槟榔、青皮、枳实、元明粉、生首乌等皆可。若未现此等舌,不宜用此等药。恐其中有湿聚太阴为满;或寒湿错杂为痛;或气壅为胀,又当以别法治之矣。

- 里结阳明《温热论》
- 里结《中医名词词典》
- 里论《儿科醒》
- 里急后重《医述》
- 里内庭《中医词典》
- 里急后重《中医词典》
- 里气解《伤寒说意》
- 里急后重《中医名词词典》
- 里圈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 里急《中医词典》
- 里热《中医名词词典》
- 里喉痈《中医词典》
- 里热《医宗金鉴》
- 里黑舌《敖氏伤寒金镜录》
- 里热《证治准绳·幼科》
- 里寒证《医学摘粹》
- 里热《幼科心法要诀》
- 里寒证《中医词典》
- 里热不得卧《中医词典》
- 里寒格热《中医词典》
- 里热不得卧《症因脉治》
- 里寒格热《中医名词词典》
- 里热证《中医词典》
- 里寒《中医名词词典》
- 里热证《医学摘粹》
- 里疮《外科启玄》
- 里实《中医名词词典》
- 李宗源《中医词典》
- 里实证《中医词典》
- 李子豫《中医词典》
- 里实证《医学摘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