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后余义

《专治麻痧初编》书籍目录

麻出总要表透,表一透里热虽甚,清之可愈。表未透,毒陷于中,门户一关。发表不可,养阴又不可,多致因循而死。

表透者非皮毛之表,要从脏腑透出,没得从容,才是表透。亦有火毒甚,外见繁红,没后犹作牙疳肺者,或鼻衄下利者,脏腑之热未透出也。

麻痘之毒由腑脏而出,虽已到表而根蒂在里。解字从表,化字从里,表虽解而里不化,其为后患实多。

解表之药从阳分从气分其效速而易见,化毒之药从阴分从血分其效缓而难成。《金镜录》养阴退阳四字治麻之要诀也。

麻后咯吐脓血腥臭有肺痈者,有胃脘痈者,皆肺胃遗热为患,亦牙疳口疮之类,循经而出则为牙疳,着于脏腑则为痈也。当辨其在肺在胃而施治。予用甘桔牛蒡银花枳壳赤芍数味,在肺加山栀子贝母桑皮,在胃加生地花粉木通之类以佐之,身无大热者可治。

问牙疳肺痈之证可治而愈者,何也?毒已化而出也。毒化而脏腑不败者可治,脏腑腐败不能治也。

丙辰岁夏令麻证大行因时论治

痘毒出于五脏,麻毒出于六腑。府属阳,冬至阳生,麻毒出焉。故其传染多在严寒之令,古称庵麻KT 痘,因乎时也。予治麻证五十年所见率多类此,间有延及春深至夏亦无不止,迩来夏令出麻,令岁盛暑不断,时势何其异也。时势既异,医者即当随时变通以定治法。庸工不察执守成方,愚夫愚妇更加庵遏,火盛金伤,致成麻喘,殊可悲。为定新方数条,以救时弊,明理者当取则焉。

第一方

升麻 蝉蜕 荆芥 防风 前胡 桔梗 牛蒡子 甘草芫荽少许一服。

一服麻出,去升麻赤芍连翘,烦加炒栀子,呕加石膏,嗽加杏仁枳壳。夏月表气先开用表药,只宜轻不宜重,荆防蝉即是表药。一服出未透者,再用升麻加葛根以透之,麻黄夏月禁用人所共知,羌活亦不得浪用,葛根亦不得再用,面部一透即宜转手。

第二方

荆芥 防风 桔梗 甘草 牛蒡子 连翘 杏仁栀子 木通

此三朝方也。面部已透,即荆防亦宜减去,平守一日,待其缓收最稳。热甚烦渴加石膏竹叶。壮热不退加枯芩麦冬。若泻减杏仁木通加赤苓。

第三方

生地 麦冬 丹皮 栀仁 连翘 桔梗 甘草 烦渴加竹叶石膏 热甚加枯芩知母

此四五朝方也。养阴退阳治麻大法,况暑月乎。生地须用二等,原枝洗去土,咀断用。麦冬捡大而白者,此二味为养阴退阳之要药。丹皮佐之以退热,甘桔以升肺之清气,黄芩以泻肺之浊气,石膏胃家正药,色白属金西方之象,又为清肺之药,麻出火甚熏灼肺胃,石膏一物兼清二经至当不易,在乎用者之见机耳。

有麻出四五朝绵密红紫不收者,热甚不退者,此发散太过,火势尽发,急宜养阴退阳。

天寒出麻,寒邪在表,热蕴于中,所见不过数证。急者为呕为喘为衄,缓者为口疮为下利,甚者为牙疳,此外更无他变。夏令出麻,火毒燔灼,暑邪交炽变证之奇多,有见所未见者。有双目红肿如桃李,流出血水,急泻肝火,命虽保而目全损者。有两颌红肿如 腮,数日而溃,流出脓血碗许,内服清胃解毒药,外贴洪少岗膏药而愈者。有通身发泡,皮塌痛楚,用松花粉扑之而愈者。有手足曲池发肿,如痘毒之鬼肿者。有面部胸背发紫疔数十,其晕大如棋子,中黑而陷,发热不食,用凉血解毒不应,七日而死者。种种变怪,无非火毒燔灼,尤有热甚不死之证,无非热伤阴液,热伤正气,俗流不知益气养阴,只知托散,喘汗而脱者,比比皆是。此等证病家延予至急,进参麦汤所救不少。治麻至老不意逢此一度,若不因时制宜,重定治法,何以示后而知应变,执成方者盖审诸。

麻证中药引惟芫荽一物为最妙,辛香之中更含生气,合之升麻葛根荆防蝉蜕能升阳透表,面部一出即宜减去,若辛散太过反能助火。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专治麻痧初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专治麻痧初编》书籍目录
  1. 麻后余义《专治麻痧初编》
  2. 麻后有痰《中医词典》
  3. 麻黄《神农本草经》
  4. 麻后宜用药性《麻科活人全书》
  5. 麻黄《本草纲目》
  6. 麻后眼病《麻疹阐注》
  7. 麻黄《雷公炮炙论》
  8. 麻后牙疳《中医词典》
  9. 麻黄《雷公炮制药性解》
  10. 麻后脱肛《麻疹阐注》
  11. 麻黄《千金翼方》
  12. 麻后生疮麻后遍身瘙痒《麻科活人全书》
  13. 麻黄《药笼小品》
  14. 麻后急慢惊风《麻疹阐注》
  15. 麻黄《长沙药解》
  16. 麻后喉风《中医词典》
  17. 麻黄《中药炮制》
  18. 麻后龟胸《麻疹阐注》
  19. 麻黄《本草经集注》
  20. 麻后疳瘵《麻疹阐注》
  21. 麻黄《新修本草》
  22. 麻后肺痿肺痈《麻疹阐注》
  23. 麻黄《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24. 麻后发搐《麻疹阐注》
  25. 麻黄《吴普本草》
  26. 麻后遍身肿《麻科活人全书》
  27. 麻黄《本草衍义》
  28. 麻桂饮、大温中饮《医述》
  29. 麻黄《汤液本草》
  30. 麻桂饮《退思集类方歌注》
  31. 麻黄《本草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