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痢治法统论

《金匮翼》书籍目录

痢疾古名滞下,亦名肠 。以其滞涩肠脏,下多不快而 有声也。或赤或白,或赤白相杂,或下肠垢而无糟粕,或糟粕相杂,虽有痛不痛之异,然皆里急后重,逼迫恼人。痢疾古有赤热白冷,及五色分属五脏之辨,然脏腑寒热,当以脉症互参,虽有前说,存之而已,若执此认病,泥矣。

《准绳》谓后重因邪压大肠坠下者,当用大黄槟榔辈。如罗谦甫水煮木香膏、东垣白术安胃散等方。泻其所压之邪,则后重自除。若邪已泻,其重仍在者,知大肠虚滑,不能自收而重,当用御米壳等涩剂,固其滑,收其气。用亦愈也。议论自正,但水煮木香白术安胃二方,皆以御米壳为君,且有乌梅五味子白芍诃子,并无槟榔大黄,而云然者,岂未之察耶。

又谓大肠为邪坠下之重,其重至圊后不减,大肠虚滑不收之重,其重至圊后随减。愚谓邪坠之重,圊后当减;虚滑之重,圊后不减。兹反言之,亦有误耶。

又谓休息痢多因兜住积滞,以致时作时止,宜四君子吞驻车丸,再投去积,却用兜剂。

按∶四君、驻车都非去积之剂,然议论自正。

败毒散,发散风湿,益元散解利热邪,故俱治发热下利。

治痢大法∶后重者宜下;腹痛者宜和;身重者除湿;脉弦者去风;脓血稠粘,以重药竭之;身冷自汗,以毒药温之;风邪内缩者,汗之则愈; 溏为利者,温之而已。又曰∶在表者发之,在里者下之,在上者涌之,在下者竭之,身表热者内疏之,小便涩者分利之,盛者和之,去者送之,过者止之。

又曰∶食寒冷者,宜温热以消导之;伤湿热者,宜苦寒以内疏之;风邪内陷者升举之;湿气内盛者分利之;里急者下之;后重者调之;腹痛者和之;洞泄肠鸣无力,不及拈衣,脉细微而弱者,温之收之;脓血稠粘,数至圊而不能便,脉洪大而有力者,下之寒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金匮翼》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金匮翼》书籍目录
  1. 诸痢治法统论《金匮翼》
  2. 诸痢《药症忌宜》
  3. 诸淋《寿世保元》
  4. 诸痢《卫生易简方》
  5. 诸淋《保婴撮要》
  6. 诸痢《保婴撮要》
  7. 诸淋《卫生易简方》
  8. 诸劳明月丹《苏沈良方》
  9. 诸淋《金匮翼》
  10. 诸癞秘方《华佗神方》
  11. 诸淋《仁术便览》
  12. 诸癞候《诸病源候论》
  13. 诸淋方三十五首《外台秘要》
  14. 诸癞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5. 诸淋候《诸病源候论》
  16. 诸癞方九首《外台秘要》
  17. 诸淋候《诸病源候论》
  18. 诸可治病脉《脉确》
  19. 诸淋候(幼幼汇集 下)《古今医统大全》
  20. 诸可下证《伤寒直格》
  21. 诸淋皆由肾虚《幼科释谜》
  22. 诸厥脉候《类证治裁》
  23. 诸淋秘方《华佗神方》
  24. 诸厥固泄《中医词典》
  25. 诸淋统论《圣济总录》
  26. 诸酒《千金翼方》
  27. 诸淋痛苦《奇效简便良方》
  28. 诸痉项强《中医词典》
  29. 诸漏疮《明医指掌》
  30. 诸惊不治症《幼科释谜》
  31. 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六首《外台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