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内托千金散十四

《目经大成》书籍目录

肉桂 当归人参 忍冬花(各一两) 芎 没药花粉 白芷各五钱 乳香 桔梗 甘草(各七钱)芍药 防风(各三钱)

恶疮未成不消,已成不溃,此方主之。

疮之恶者多矣,未能枚举。不消不溃,乃精血大虚,不能作气成脓。切莫纯用凉药,致肌肉冰寒,益难收局。

须甘温补而兼和之品,助气活血,以速其新顶溃脓,庶无变症。上方人参、黄 、甘草乳香,补气者也,且以健脾生津。当归肉桂没药、芎 ,理血者也,更能益荣行瘀。忍冬花、天花粉桔梗专主解毒排脓,脓出则少用。

白芷防风、芍药允足除湿敛口,湿去可勿施。用屠苏酒调者,亦虚不厌补、补不嫌多之意。语云∶方在灵不在多,医在圆通不在信守,其斯之谓欤。

诗曰∶千金内托尚参 ,桂草天花桔芷归,再入忍冬芎芍乳,宁防没药病难驱。

疽之患,盖由情欲戕贼真元。真元损,则眉宇纵可观,身子空空如也。凡百乖厉客气,易于感召。感召之际,较他人另深。是以毒作。丹溪谓阴阳相滞而生,理不外是。但滞字未得病情,当谓阴阳互相牵累,积郁而致。

如邪中气分,津液稠浊,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倭,此阳累于阴也。邪郁血分,隧道淹沮,或溢或结,积久渗出脉外,气为之乱,此阴累于阳也。其毒大小浅深,随人之禀赋感召以为轻重。初见用活命饮,继用卫生汤。俟成症知名,验看顶高,根活,色赤, 肿,疼痛,皮光薄,势欲溃,及溃,脓浓,鲜黄不臭,进托里消毒饮,腐肉自托, 肿随消。倘顶平根散色黯,不热不疼肿,虽坚不作脓,不溃腐或腐溃肿痛仍不消减,脓水清稀,新肉弗长,形恶气奇秽,须内托千金散,再则十全养荣、八物回生等汤,大补气血,稍逆转为顺,渐次略带消解,十亦可愈五六。必曰死、曰不治,听渠坠败,大失作医之道。

隔蒜灸法∶凡毒现形,取大蒜切片置顶中,艾丸子灸三壮一换,不拘数目,以痛灸至不痛,不痛灸至痛乃止。

无蒜时,切生姜亦可。倘阴毒及 肿不见顶,用湿纸涮上,先干处即是。笔识之,再铺纸,干如前,不问一处、二三处,无妨总灸,灸毕,根据次服药准效。此疮科起手第一要着。

经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学人免诸。

外科以膏药为首务,汤剂丹丸次之。揆其因有三∶曰便、曰醒、曰捷。便者,非要即有,毒初萌,凉其蕴热,祛其游风,潜伏而内消之谓也。醒者,非教病家警觉,毒即见,遏抑势焰,静观转应,得以驱除之谓也。捷者,非使人乐从,毒方炽,明知善恶,防其变迁,急拔而出之谓也。故便而方药两劣,则痛不少减,而红肿弥加。醒而不详审究,则祸烈而溃腐无期。捷而听其至上,则病变多端,而败坏莫测。三者兼备,庶从事有济,厥方于以知名。如太乙膏玉红膏,诸书具载,远近遍传。是已考其药,太乙之元地、肉桂、当归、乳香、没药行血止痛。

白芷、元参大黄赤芍黄丹清火散风,再润以麻油,毒从中化。玉红之当归、血竭紫草轻粉去瘀生新,白芷、甘草、白蜡麻油理肌敛口,自然肉好如初。其他万灵、万应,品汇纵多,总不外个中消息,吾徒欲兼精是道。尽有名言,无妨博搜远采。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目经大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目经大成》书籍目录
  1. 内托千金散《目经大成》
  2. 内托黄汤《外科理例》
  3. 内托千金散《仁术便览》
  4. 内托黄酒煎汤《外科理例》
  5. 内托羌活汤《外科理例》
  6. 内托护心散《重订囊秘喉书》
  7. 内托散《儒门事亲》
  8. 内托复煎散《外科理例》
  9. 内托散《普济本事方》
  10. 内托(外科理例 上)《古今医统大全》
  11. 内托升麻汤《外科理例》
  12. 内托《外科理例》
  13. 内托生肌散《医学衷中参西录》
  14. 内托《证治准绳·疡医》
  15. 内托治法歌《医宗金鉴》
  16. 内托《证治准绳·疡医》
  17. 内托治法歌《外科心法要诀》
  18. 内推云《中医词典》
  19. 内外《中医词典》
  20. 内推云《中医词典》
  21. 内外《中医词典》
  22. 内痛外快《中医词典》
  23. 内外八邪《伤寒直格》
  24. 内痛外快《中医词典》
  25. 内外并进疗红眼《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6. 内庭穴歌《刺灸心法要诀》
  27. 内外并进疗红眼《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8. 内庭穴歌《医宗金鉴》
  29. 内外病生四类《伤寒直格》
  30. 内庭(荥穴)《子午流注说难》
  31. 内外揣《类经》

《目经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