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风痹候

《诸病源候论》书籍目录

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其状∶肌肉顽浓,或疼痛。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病在阳曰风,在阴曰痹;阴阳俱病,曰风痹。其以春遇痹为筋痹,则筋屈。筋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肝。其状∶夜卧则惊,饮多,小便数。夏遇痹者为脉痹,则血凝不流,令人萎黄。脉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心。其状∶心下鼓,气暴上逆,喘不通,嗌干喜噫。长夏遇痹者为肌痹,在肉则不仁。肌痹不已,复遇邪者,则移入脾。其状∶四肢懈惰,发咳呕汁。秋遇痹者为皮痹,则皮肤无所知。皮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于肺,其状,气奔痛。冬遇痹者为骨痹,则骨重不可举,不随而痛。骨痹不已,又遇邪者,则移入于肾,其状喜胀。

诊其脉大而涩者,为痹;脉来急者,为痹。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云∶因汗入水,即成骨痹。

又云∶忍尿不便,膝冷成痹。

又云∶大汗勿偏脱衣,喜偏风半身不随。

《养生经要集》云∶大汗急敷粉,着汗湿衣,令人得疮,大小便不利。

《养生方·导引法》云∶一曰以右踵拘左足拇趾,除风痹;二曰以左踵拘右足拇趾,除厥痹;三曰两手更引足趺,置膝上,除体痹。

又云∶偃卧,合两膝头,翻两足,伸腰,口纳气,胀腹自极七息。除痹痛热痛、两胫不随。

又云∶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引两手布两膝。除痹呕。

又云∶偃卧,端展两手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寒、周身痹,厥逆。

又云∶正倚壁,不息行气,从头至足止。愈大风、偏枯、诸痹。

又云∶左右手夹据地,以仰引腰五息止,去痿痹,利九窍。

又云∶仰两足指,五息止。引腰背痹、偏枯;令人耳闻声。久行,眼耳诸根无有挂碍。

又云∶踞坐,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伸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右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胫中疼痛痹。

又云∶左右拱两臂,不息九通。治臂足痛、劳倦、风痹不随。

又云∶凡人常觉脊背皆倔强而闷,不问时节,缩咽膊内,仰面努膊井向上,头左右两向挪之,左右三七,一住,待血行气动定,然始更用。初缓后急,不得先急后缓。若无病患,常欲得日起、午时、日没三辰如用,辰别二七。除寒热病,脊腰颈项痛、风痹、口内生疮、牙齿风、头眩尽除。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诸病源候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诸病源候论》书籍目录
  1. 风痹候《诸病源候论》
  2. 风痹(余见肩穴)《针灸资生经》
  3. 风痹脉论《三指禅》
  4. 风痹《症因脉治》
  5. 风痹门《养生导引秘籍》
  6. 风痹《明医指掌》
  7. 风痹门《养生导引法》
  8. 风痹《张聿青医案》
  9. 风痹手足不随《女科证治准绳》
  10. 风痹《普济方·针灸》
  11. 风痹手足不随候《诸病源候论》
  12. 风痹《备急千金要方》
  13. 风痹死证《类经》
  14. 风痹《中医词典》
  15. 风痹痿《医学从众录》
  16. 风痹《景岳全书》
  17. 风痹痿论《叶选医衡》
  18. 风痹《中医名词词典》
  19. 风痹瘾疹门《古今医统大全》
  20. 风闭《金匮翼》
  21. 风痹杂合病《医学纲目》
  22. 风闭《中医词典》
  23. 风饼《奇效简便良方》
  24. 风半身不随候《诸病源候论》
  25. 风饼《奇效简便良方》
  26. 风半身不随方八首《外台秘要》
  27. 风病《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8. 风斑及脚指常肿《明医杂着》
  29. 风病《备急千金要方》
  30. 风斑《奇效简便良方》
  31. 风病的预报《中医疾病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