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气五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邪之外袭,洪则为卫气之内郁。风性疏泄,气性敛闭,外风与内气相搏,风泄于外,气闭于内,营郁热作,透出汗孔,而见红斑,是谓痧疹。气之为性,愈泄则愈敛,若风强而外泄,气强而内闭,则红斑不出。其风强而气不能全闭,红斑半出,出而不透,隐见于皮肤之内,是为瘾疹。气不透出,则郁而为痒,痒者名为泄风。泄风者,风之半泄而未透也,《素问·风论》: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是也。泄风不愈,营血之郁热莫宣,久而肌肉腐溃,则为痂癞,(义详风论)。《素问》名为癞风,亦曰脉风,“脉要精微论”谓脉风成为癞是也。(《金匮》此段,见《伤寒·脉法》)。盖肺窍于鼻,司卫气而主皮毛,卫气郁,故皮肿毛落而鼻坏,法当泻卫气之闭遏,清营血之郁热,则疮癞平矣。若气强而风不能半泄,则气闭而为水。以气为水母,气行则水行,气郁则水郁也。气水鼓胀,故难以俯仰。风气抟结,两相维系,营卫郁阻,气水不行,故身体洪肿。汗出而水气外泄,肿乃愈也。恶风者,是其表气之虚,得风则卫气愈闭而病加,是以恶之,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肺气不降,其口多涎,此为黄汗。黄汗者,土湿木郁,而生下热,上原无热,惟有寒也。

- 水气五《金匮悬解》
- 水气四《金匮悬解》
- 水气一《金匮悬解》
- 水气十一《金匮悬解》
- 水气肿鼓胀方四首《外台秘要》
- 水气十五《金匮悬解》
- 水气肿臌胀秘方《华佗神方》
- 水气十四《金匮悬解》
- 水气肿满《中医词典》
- 水气十三《金匮悬解》
- 水强泻之《痰火点雪》
- 水气十七《金匮悬解》
- 水窍涩痛《药症忌宜》
- 水气十六《金匮悬解》
- 水芹《本草纲目》
- 水气十九《金匮悬解》
- 水芹《千金翼方》
- 水气十二《金匮悬解》
- 水芹《饮膳正要》
- 水气十八《金匮悬解》
- 水芹《饮食须知》
- 水气十《金匮悬解》
- 水芹《冯氏锦囊秘录》
- 水气三十一《金匮悬解》
- 水芹《医学入门》
- 水气三十二《金匮悬解》
- 水芹《本经逢原》
- 水气三十《金匮悬解》
- 水芹《本草从新》
- 水气三《金匮悬解》
- 水芹《得配本草》